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如何权衡中国粮食产量与通胀的风险


在各国政府忙于应对国内食品通胀与制约全球粮食产量的问题之时,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上周发布了罕见预警,并引发媒体对中国干旱及其对冬小麦收成影响的广泛报导。鉴于华北地区长期面临干旱,以及12月份至2月份期间的降雨量历来占全年降雨量的极低水平,因此近期一轮有关中国冬小麦产量的预警看似为时过早。本报告将探讨在全球粮食供应趋紧以及国内通胀上扬背景下的中国旱情,以及有关中国对国际粮食贸易之影响的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事实:

中国的小麦依靠自给。中国的小麦历来依靠自给。包含2004-05与2005-06农业年度的两年期间,在经历连续四年的产量下滑之后,净进口大幅增至近1,000万吨(大量农民转向生产油籽、棉花等高价值作物,导致1998-2003年期间的粮食播种面积减少12%)。即便如此,该净进口水平约占国内产量的约5%。为解决短缺问题,中国政府制定了鼓励性政策,以提高粮食产量,也使2004年至2010年期间的粮食种植面积增加8.1%。

中国小麦储备增加。连续七年的大丰收提供了巨大的国内库存缓冲。尽管中国官方的粮食储备水平被视为国家机密,但美国农业部预测2010/11年度小麦的期末存量约为6,000 万吨,是至少5年来的最高水平。今年的消费增长预计为1.7%,即使产量减幅达到约17%,也才令库存水平降至5年平均水平4,750万吨。

生产预测大致不变。尽管发布了至少自1995年以来的首次中国旱情预警,但粮农组织并未对2010/11农业年度的小麦产量预测1.12亿吨做出改变。同时,美国农业部经评估后认为中国的年度小麦产量可能会降至1.145亿吨,低于上个粮食年度的1.151亿吨。

干旱是个长期问题。2010 年的冬季干旱问题主要集中在并非主要粮食产区的西南部。然而在一年前,干旱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据称共影响1,090万公顷农田,其中多数是位于8大小麦生产省份的冬小麦。2月初的旱情高峰期,420万人面临饮用水短缺问题。冬小麦占中国全年粮食产量的近20%,小麦产量的90%。然而,中国主要小麦产区的全年产量仍有小幅增加。目前的干旱影响670万公顷作物,导致280万人面临饮水短缺问题。通过快速、人工密集型灌溉,即使严重的旱情也能得到缓解。中国近四分之三的冬小麦在进入冬眠期之前以及冬季转春季期间,都获得了补充灌溉水。

对严重干旱对产量的影响进行量化为时尚早

此次旱情的受影响地区包括主要的小麦生产省份山东、河南、河北以及江苏,这些省份共占中国2009年小麦产量的63%。

冬小麦一般在9月份至11月份期间种植,之后在低温下进入冬眠期,在次年3月份开始生长(最终在夏初收割)。农业专家指出,冬小麦的生长季节仍有数周,而2月末至4月初属于关键时期,期间的降雨量将决定产量结果。

迄今,为应对降雨量不足,中央政府已拨款129亿元用以增加粮食产量和缓解旱情。国土资源部已开始在全国的干旱地区实施大规模紧急灌溉措施,初步以山东省为主。当地正在钻探1,000口水井,共动用5,000名技术人员和500台钻探机,提供居民和牲畜用水以及灌溉33,333-53,333公顷农田。

在采取积极的灌溉措施以及经历近期的降雪之后,农业部于评估后表示,截至2月14日,干旱地区减少4%,受严重干旱影响的地区则减少11.6%。截至2月 15日,8个省份的受影响面积减少至671万公顷(2月10日为770万公顷),而面临严重干旱的面积则减少至121万公顷。

政府官员近日也出面强调,国家小麦储备处于健康水平,且中国对国际价格的影响可能极小。

全球小麦市场趋紧,但中国发挥的角色有限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预测,主要受去年夏季俄罗斯干旱的影响,2010/2011年度的全球小麦产量预期将减少5.5%。2010年,国际小麦期货价格上涨 46.7%,反映了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产量限制。因最近的自然灾害对主要的小麦种植区构成影响,中国的旱情引发投资者关注,年初至今国际小麦价格上涨 5.5%。然而,因若干地区的小麦产量增加预期将抵消其他国家的减产,美国农业部并未对2010/2011年度的全球产量预测6.45亿吨做出改变。

尽管澳大利亚遭受严重洪灾,但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局预测,本个农业年度的产量将接近去年的记录水平(较2009/2010年度水平增长20%至2,630万吨)。尽管如此,由于俄罗斯目前禁止小麦出口,且美国冬小麦遭遇恶劣天气,预期全球小麦供应将持续趋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干旱 冬小麦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