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我国北方历史罕见干旱小麦生长受威胁
事件:在南方诸省遭遇多轮雨雪侵袭时,我国北方山东、河南和河北等九省市降水持续偏少,旱情迅速发展,部分地区连续3、4个月滴雨未现。据山东省水利厅介绍,目前除半岛地区北部以外,全省大部旱情已超过50年一遇,先后有5973万亩农田受旱,其中已浇灌3183万亩,目前仍有2781万亩冬小麦受旱,约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51%,临沂、菏泽、枣庄、济宁、潍坊已达严重干旱等级。河南省从9月份以来全省就持续干旱少雨,而自2010年11月份至今,全省各地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86%,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河北全省受旱面积已达1615万亩,人畜饮水困难也十分突出,据调查全省目前有377万人、 12.95万头(只)大牲畜因旱出现饮水困难。
影响:河南、山东、河北等9省市正式我国冬小麦主产区,也是本次干旱的重灾区。据了解冬小麦在每年10月左右进行最后一次浇灌,此后主要靠降雪来维持冬小麦的水分供给,本次干旱已持续3、4个月,未来一个月内预期没有明显降水。若此干旱持续,冬小麦恐将面临减产甚至绝收的危机状况,国内供给也恐将大规模减少。但是我国北方2008年末和2009年初时同样遇到罕见干旱,在我国政府的指导下,各省市人民积极自救,拉水浇灌,保证了2009年小麦的产量,并且保持了我国小麦产量连续数年持续增长的记录。因此,此次我国北方小麦产区干旱,主要关注的还是人工浇灌的情况,若顺利则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较小,若浇灌过程不顺利出现大规模减产绝收,虽然我国小麦库存充足,但是在国家粮食安全角度上来说依然会出现供给紧张的局面。
二、2011年全球天气预估
前文已经对近期全球农产品主产区发生的重大灾害事件做了简要介绍,而导致这一切极端天气频发的罪魁祸首正是再次袭来的“小女孩”拉尼娜。接下来笔者将对拉尼娜现象形成、影响及监控方法做出说明,希望对投资者分析天气时有所帮助。
1、拉尼娜成因——气温上升导致全球大气循环不稳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气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个新名词。
意为“小女孩”(圣女婴),正好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反,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那么拉尼娜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2、拉尼娜影响——太平洋沿岸东旱西涝 我国北旱南冻
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她”将会导致偏赤道地区西太平洋海水升温,而东太平洋海水变冷,导致气流不正常流动。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直接表现为我国北方地区冷空气易于南下,致使我国遭遇冷冬,2010年的冬天正是这样的一种状况,南方地区普遍降温,长江流域普降大雪,而北方地区由于冷空气南下降水将会减少,出现干旱天气。同时拉尼娜现象也导致位于太平洋东边的南美地区持续干旱,太平洋西边的澳大利亚发生大规模降雨。
3、拉尼娜监控——ONI和南方涛动指数
世界主要受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影响较重的国家均设有监控部门,业界较为公认的数据均来源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该机构监测、评估和预报厄尔尼诺/ 拉尼娜现象的主要指标是Oceanic Nino Index (ONI)和南方涛动指数,其定义为Nino 3, 4 区域的海水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距平的3 个月滑动平均值。这个定义有两点需要补充说明:Nino 3, 4 区域和“距平”所用的平均值。科学家把赤道太平洋一带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Nino 1、Nino 2、Nino 3 及Nino 4,来监测海水表面温度,从而观察厄尔尼诺/ 拉尼娜现象的发生与发展状况。在美国的监测体系中,Nino 3, 4 区域是最受关注的,具体范围是北纬5°至南纬5°,西经120°至170°之间的海域。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1-24/52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