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大豆市场呈现外强内弱格局,国外诸多因素利好美豆,天气炒作提振国外农产品期价。相比较而言,国内通胀压力凸显,大豆上涨受制于紧缩政策预期,年内价格难有起色。
外盘大豆走势趋强
阿根廷中部主要夏粮作物和油籽产区遭遇持续干旱,虽然12月初该地区出现降雨但仍难缓解旱情。未来几个月旱情若得不到缓解,那么现在预估的大豆单产水平将难以达到,届时大豆供应将会趋于偏紧,刺激豆价上涨。
12 月18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报告显示,商品基金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和期权部位上增持多头部位。截至12月14 日,商品基金在CBOT大豆期货及期权上持有172322手净多单,比一周前增加4262手。其中多单数量为197820手,比一周前增加2931手,空单25498手,比一周前减少1332手,空盘量为955765手。
大豆期价也受到来自玉米方面的支撑。近日,一揽子乙醇减税计划正在美国参议院讨论,决定是否将减税政策继续执行至2011年。如果未能在国会获得通过,则乙醇减税政策将于12月31日到期。乙醇产量大增鼓励美国政府必须上调其玉米总需求量预估。因此,大豆玉米用地之争同样支撑了大豆期价。
宏观调控预期仍偏强
通货膨胀是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央行发布四季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创11年以来最低,明年物价还有持续上涨的动力。中国的高通胀成为常态,政府一方面要给物价保留一定的上涨空间,同时又要稳定通胀预期。明年稳定国内物价成为政府工作重点,国内货币政策也从之前的“适当宽松”转变为“稳健”。目前市场仍然担心通胀数据如果不按预期下降,国内将会采取更为严厉的调控手段。另外,有关部门在年底前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控措施,严厉打击投机炒作行为,并且表示在必要时将采取限价措施。国家稳定物价的决心和力度都是空前的,因此面对国家如此强烈的调控意愿,国内豆价在年内可能难有起色。
现货价格小幅下跌,购销不平衡
黑龙江受大雪影响,现阶段周边铁路运输依然不畅,农民惜售心理较强,部分地区购销不旺。大豆市场价格连续两周小幅回落,12月20日产区大豆价格基本维持稳定,部分地区价格下滑20—40元/吨,哈尔滨为3840元/吨,跌20元/吨,佳木斯3800元/吨,集贤3740元/吨。近期货大豆现市场观望情绪较强,无论是对于国储抛售大豆的冷淡,还是由于压榨利润亏损而造成的采购兴趣偏低,都显示了油厂情绪低迷,且贸易商补货不积极的状态。
国内港口大豆分销价普遍上涨20元/吨,大连港4110元/吨,青岛港4120元/吨,天津港4110元/吨,黄埔港4120元/吨,由于部分油厂豆粕胀库而陆续停工限产,给国内港口大豆消耗带来一定阻力,库存压力较大。农户惜售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豆价,不过这个并不能维持大豆的走势,后期仍需等待下游豆油的消费情况,以及进口大豆库存的有效消耗,才能真正为大豆消费带来动力,短期现货市场陷入僵持状态。
国家抛储大豆屡次流拍
进入12月,国家连续两次抛售国储大豆,黑龙江省也三次抛售地方储备大豆。5次的成交结果分别为:12月3日,29.57万吨国家临储大豆全部流拍;12月 3日,24.6万吨黑龙江省储大豆成交5.5万吨;12月10日,19.1万吨黑龙江省储大豆全部流拍;12月14日,29.63万吨国家临储大豆全部流拍;12月17日,19.1万吨黑龙江省储大豆全部流拍,起拍价3750元/吨。
对于中储的屡次流拍,主要还是源于中储拍卖的是国产大豆,竞拍价格不便宜,3900元/吨以上的起拍价加上出库费、运输费等各项费用,成本已超过4000元/吨,和4100—4200元/吨的进口大豆相比并无优势,而且国产大豆的出油率低于进口大豆。
外盘大豆的需求转好,对油脂形成季节性利好,需求的支撑使得美豆年内易涨难跌,但是国内紧缩政策预期未除,在国家调控政策之下,豆价很难有起色。预计豆价年内或将维持振荡,投资者可维持区间操作思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12-22/51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