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今年我国夏粮一度止步“六连增”,但眼下丰收的秋粮使得2010年我国粮食全年总产量仍有望摘得“七连增”佳绩。
“增产”的消息对农产品价格上涨会有一定的平抑作用。但《每日经济新闻》获悉,从目前产区的粮食收购情况看,由于农民惜售,玉米、稻谷等粮食均难觅“降价”踪影。
有专家透露,目前,中央有关部委正在集中研究明年的农业相关政策,农业补贴的范围正酝酿扩大。
农业部:“七连增”在望
在年初分析2010年农村和农业经济形势时,不论是官方表态,还是业内分析,都普遍认为今年的粮食产量不容乐观。
“这种不乐观来自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农业投资洽谈会”上,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说,尽管上半年灾害较多,但从眼下来说,形势好于预期。
“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0616亿斤,今年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判断。”虽然张红宇表示预测数据目前还不能公布,但他明确指出,“这个数据是超越了去年的。”换言之,在过去6年连续增产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七连增”。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比上年减少0.3%,“减产”成为今年不少农产品涨价的根源之一。在10月2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就曾表示:“初步预计,秋粮增产较多,将在一定程度上为粮价的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对未来粮食供需形势的判断方面,张红宇提及了“紧平衡”的概念。“也就是说没有宽松的余地,下一步的担心是,如果不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能不能维持‘紧平衡’是一个大问题。”他说,尽管我国粮食将连续七年丰收,但从人均占有水平来看,12年前的1998年是412公斤,去年才398公斤,预计今年与去年的数字相近。
收购价普涨 农民“囤粮”
秋粮主要包括稻谷、玉米、大豆等。据农业部统计,今年我国秋粮比去年增加了1340万亩的播种面积。
来自中储粮下属中华粮网的数据显示,预计本年度全国玉米总产量为16500万吨,较上年增105万吨;大豆1500万吨,较上年增10万吨;稻谷19700万吨,较上年增150万吨。
产量增加,消费量也在上涨,且涨幅更大:本年度国内玉米消费量预计为15600万吨,比上年增加225万吨;大豆6300万吨,较上年增300万吨;稻谷18750万吨,较上年增375万吨。
从目前产区的收购情况来看,丰收之后的农民惜售心理依旧。黑龙江虎林宝国大米加工厂负责人陈国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粳稻收购价比去年高出0.3元/斤。“低于1.3元/斤,农民就不太愿意卖了,但1.3元/斤的收购价对于企业来说,几乎是零利润。因此,今年东北市场上交易比较平淡。”
此外,眼下南方各省陆续上市的中晚稻收购价也普遍“高开”,如江西地区,上周中晚稻收购价1.04元~1.06元/斤,同比涨幅超过10%。
玉米方面,由于北方产区新粮上市量持续偏少,而当地饲料企业、深加工企业以及贸易商对玉米的需求始终旺盛,为增加收购量,产区多数企业一再上调了收购价。
根据市场反馈,目前东北地区用粮企业的收购价已达0.9~0.95元/斤,华北地区普遍超过1元/斤。而据农业部统计,去年10月,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河北五省农户出售中等玉米的平均价格仅为0.79元/斤。
“增产的消息对平抑粮食价格肯定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的价格没有降,但可能已是‘被平抑’之后的效果,因为粮价整体小幅上涨是必然趋势。”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元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虽然减产是此前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但并非唯一“导火索”,通胀预期、国际市场农产品走强等大环境也加重了农民的惜售心理。
农业补贴范围或扩大
值得关注的是,多位专家都特别提到了生产成本日益上涨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张红宇认为,并不是因为农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了CPI的上涨。相反,农产品价格上涨其实是CPI上涨带来的结果,因为生产农产品的原材料在涨价。
“而且,过去农民自己投入的劳动是不计入成本的,现在雇一个小工,干一天活至少100块钱,还得管三顿饭、一包烟,这都要计在农产品的价格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徐小青说,除了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在上涨,随着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农民的劳动力价格也在增加。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11-03/50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