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国食用油市场价格出现飞涨。据有关媒体报道,从今年7月份到9月底,国内食用油批发价格从7100元/吨最高到9300元/吨,上涨31%。同时,批发市场的涨价传导到零售市场,从10月下旬开始,短短几天时间内涨幅也不低于10%。(10月27日《经济观察报》)
进入十月以来,股市突然上涨,专家归因于流动性过剩。各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货币发行泛滥,顺理成章的推升了商品的价格,食用油也是如此。但笔者认为,食用油涨价固然是由于流动性过剩,但背后更大的推手还在于我国国际市场上大豆定价权受制于人。国际金融炒家却频频利用“中国因素”在国际市场上兴风作浪,使我国蒙受巨大损失。由于粮食问题涉及国际民生,与货币战争类似,一场没有硝烟的“粮食战争”正威胁我们的粮食安全。
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立教授在美国调研一年写就的著作《粮食战争》一书披露,尽管我国是世界最大大豆消费国,但国内大豆市场的生产和加工链条近年来多数却沦为外资之手。一方面,在进口大豆的价格优势下,大豆种植面积迅速减少,豆农收入大幅下降,有些豆农开始“弃豆从粮”;另一方面,国内大豆进口量连年激增,外资并购国内众多家油脂企业,从上下游都控制了食用油市场,国际粮商不仅控制了世界大豆市场的定价权,还控制了我国的大豆销售和大豆加工产业链。国人必需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那么,国际粮商是如何挤压国内本土大豆产业的呢?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粮商打着“帮助穷国发展农业”的旗号,在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地区大力推广转基因大豆。由于转基因大豆经过品种改良,对病虫害防范能力大大提高,种植成本也更低。同时,南美大豆生产商都是各地的大农场主,拥有大量的土地但资金稀缺,美国粮商主动向他们大量提供商业贷款。巨额资金的推动下,易于生长的转基因大豆,疯长于美国、巴西、阿根廷,一举超过大豆的故乡中国成为世界大豆产量最大的三个国家。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大豆等农产品关税方面做出了3%的低关税的让步。这就为低价的转基因大豆进入中国扫平了障碍。经过企业和政府的一系列游说,美国的转基因大豆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并开始以低价策略,迅速敲开了各地油脂厂的大门。目前,我国7成的大豆需要进口。当国内的榨油厂商对美国的低价转基因大豆形成依赖时,国内豆农由于成本劣势受到挤压,被迫减产、破产、亏损就难以避免了。
当跨国公司完成对中国大豆生产链条的控制时,下一步就是控制其加工链条。2004年,在国际资本运作下,大豆价格先涨后跌,国内一些企业对套期保值缺乏经验,结果高位被套。近七成企业停产,大量油脂压榨企业倒闭。乘此机会,四大国际粮商大举进入中国,通过低成本兼并重组,已控制全国66%的大型油脂企业,控制产能达85%。而我们熟知的金龙鱼等一些知名品牌背后,都浮现着外资的身影。国际粮商巨头凭借资本和品牌等优势,从原料供应、期货贸易、生产加工到市场渠道等,对国内食用油几乎实现了全链条控制。
从2007年开始,国内食用油价格几度大起大落,眼下的涨价似乎也会继续延续这样的轨迹。我们巨大的市场需求非但没能赢回话语权,反倒往往成为国际炒家呼风唤雨的借口和工具。尽管近期国家粮油交易中心向市场抛售30万吨国家临时存储食用油。暂时可以抑制食用油价格上涨。但在应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 今后如何摆脱国际炒家的纠缠?让食用油的价格不再金融炒家的脸色,是今后必不可少的功课之一。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11-01/50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