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中国与东盟农业种业合作前景广阔


新华社信息昆明10月15日电:中国与东盟各国具有生态多样、特色农业等共同特性,为农业新品种培育和种业发展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双边、多边农业种业合作前景广阔。有关专家认为,近年来,中国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种业发展推动了农业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农业种业方面的合作,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更多农业企业“走出去”。

——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 种业发展成推动农业发展重要要素

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千年发展计划的首要战略任务。资源环境、能源安全、气候变化、饥饿贫困等全球性重大问题,无不与农业息息相关。种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中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在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农业发展依靠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用世界9%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1%人口的吃饭问题,对世界农业、特别是对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中国对农业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先进设施与装备技术等高技术对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不断显现,成功育成了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等一批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建国以来,中国已累计培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万余个,实现了5至6次大规模的品种更新换代,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35%左右,已初步形成主体多元化的全国种子市场,种业市场价值达500亿元,种子使用量在200亿公斤左右。种业资本实力不断增强,企业已经成为玉米、水稻品种的主要创新力量。市场价值不断扩大,产业聚集度不断提高,一批农作物新品种和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得到大面积应用。

“新品种是推动农业发展最活跃、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种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云南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建华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加快了优质品种培育进程,并通过种子这个载体,促进了育种技术、植保、水肥技术的融合,提高了世界农业种业的科技水平。加快育种创新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1995年中国正式启动种子工程以来,相继建成了一批国家良种中心、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库等。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共示范带动2000万公顷,直接增加粮食2000多万吨,杂交稻累计推广4亿多公顷,增产稻谷6亿多吨。推广超级稻新品种71个,其中超级杂交稻占64.8%。到2009年,超级稻累计推广种植面积已超过3500万公顷,累计增产稻谷3000万吨,创造经济效益超过700亿元。

中国于1997年3月20日公布《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9年4月23日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成为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第39个成员。自1999年正式受理国内外植物新品种权申请,11年来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发展迅速,据UPOV统计,中国年申请量仅次于欧盟、美国、日本,位居UPOV成员第四。

——加强种业合作成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来自越南、马来西亚、印尼、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等国家和中国广东、湖北、广西、云南等省区的数十位农业专家日前在昆明参加中国-东盟农业新品种与种业国际科技合作论坛时一致认为,中国与东盟农业新品种合作前景广阔,建立现代种业产业,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自2002年11月2日中国与东盟秘书处签署《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在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农业科技交流、农业实用技术示范与推广、农产品商贸促进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近年来,以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育种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竞争的重点,各国跨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介入,使国际种业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一些专家在论坛上表示,为积极应对国际种业的激烈竞争,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农业新品种培育的合作,提高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是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农业都需要共同面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低水平向高端科技的转变,以及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亟须保护等挑战,如何依托自然资源的优势,培育农业新品种,建立现代种业产业,已成为中国与东盟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农业发展 品种 农作物新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