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全球粮价上涨已近1月 中国“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


  熊学华说,“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的时候,国际粮价是国内粮价的2倍;而今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形势与2008年的情形相反,我国大米、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价格普遍高于国际粮食价格,降低了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传导到国内的可能。

  国家发改委测算,今年7月,国内小麦、玉米、大豆批发价格均比国际市场每吨高695元-1005元不等;国内晚籼米批发价格比品质接近的越南大米每吨高692元。经8月份国际粮价上涨后,目前国内小麦价格已低于国际市场,但大米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暂无近忧 仍需远虑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良好,但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不断发展和人口增加的背景下,粮食需求增长、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紧张的趋势不会改变,粮食增产的难度大,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上周,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了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报告时如是说。

  总体而言,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短期内暂无近忧,但是仍需远虑。

  一是气候变化增加粮食生产不确定性。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性极端天气增多,对粮食生产威胁极大,我国亦然。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研究显示,近5年来,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达1000亿斤左右,为粮食总产的10%。

  二是粮食供需区域性和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粮食生产重心北移,南方销区粮食产需缺口扩大,资源条件较差的西部及西南部分地区也存在缺口。国际市场粮食供求偏紧,弥补国内个别品种不足难度加大。随着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消费品供应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升级需要。

  三是外资粮商加速渗透增加市场调控难度。外资粮商已经或正在全面进入我国大豆、玉米、小麦、稻米等主要粮食品种的收购、加工和终端销售领域。这些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有利于促进行业竞争、提高加工水平和技术进步,但也在市场调控、保障供应、稳定价格及维护产业安全等方面带来影响。

  四是耕地减少、水源不足等问题不容忽视。国土资源部调查显示,1997年至2009年,全国耕地减少和补充增减相抵,净减1.23亿亩。水利部称,我国每年农业缺水仍达300亿立方米以上;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运行时间长,老化失修严重,目前,434个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的完好率不足50%,高标准的旱涝保收田比重偏低。

  张平说,综合考虑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等因素,预测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11450亿斤。按照粮食自给率95%以上测算,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达到10800亿斤以上。

  为此,国务院于2008年8月发布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了中长期保障粮食安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已于2009年7月印发实施,力争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

  目前,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粮食法》列为五年立法规划一类项目,国家发改委和粮食局目前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长期研究粮食安全问题的中国社科院专家李国祥认为,《粮食法》的出台,意味着中国对粮食的管理将从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上升到全国人大法律的高度,中国粮食安全将更有保障。

  专家建议,下一步,我国应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特别是水利等抗灾能力建设,从根本上稳定和提高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要改变长期以来“重生产、轻加工”、“重收购销售”的抓粮思路,加快整合培育国内粮食企业,扶持一批面向消费终端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大力提高终端粮食产品的自给率,不断应对国际市场波动,永葆国家粮食安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小麦 玉米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