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数月的酝酿以后,粮价上涨已由预期变成现实。当前,玉米1009合约、豆粕1008合约价格,分别达到了历史高位和年内高点。
粮价上涨何以如何凶猛?在有关部门的解释中,板子大多打在了天气上。今年以来,极端天气频袭中国。先是东北冻灾,后又遇西南干旱、旱涝并举、汛情四起。如上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粮食的收成。但是,把所有罪责归结于不可抗拒的自然力,似有推卸责任、找“替罪羊”之嫌。
业内人士均清楚,此番粮价上涨和“游资”炒作有关。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经济体均推出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流动性注入市场。经种种名目的伪装,这些资本变相进入新兴市场国家。即便在粮价已高涨如斯的当下,一些国际投机资本仍虎视眈眈。与之相应的是,国内一些资本也进入了农产品市场。在工业产能过剩、资本市场萎靡、房地产市场短期欲振乏力的现实下,农产品市场进入了投机资本的视野。
其内在逻辑依据就是通胀预期。一般而言,投机资本进入农产品市场时,往往是通胀预期较强的时候。其操作手法很简单,发现涨价预期,马上抢购粮食,从而推高粮价,反过来推动涨价预期的进一步实现。
7月份的经济数据似乎正合上述投机资本的心思。当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3%,涨幅比6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这一数字,不仅突破了3%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关口,还创下了21个月以来的新高。
这种预期若被反复炒作,后果将不堪设想。如何严防粮价上涨预期被投机资本利用,有关部门最近对此已动作频繁。比如,发改委在7月底就提出,要适当引入一定数量骨干企业作为现行宏观调控体系的补充,防止企业的趋利行为与政府调控目标产生矛盾,弱化政府调控的效果。这带有“敲边鼓”意味。
这还远远不够。原因在于,企业总希望低买高卖,而政府则希望市场的相对平稳。我们经常听到的是,一些骨干企业非但没有稳定粮价、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反而在市场上兴风作浪。
防止粮价上涨预期被利用,包含两层含义。一为防止预期被利用,二为控制粮价上涨预期。由前者出发,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尽量弱化投机资本的炒作风险。由后者出发,一方面要严格控制货币投放流向,进行审慎监管;另一方面,增加农产品供应,短期可考虑动用储备粮。长期来看,应把粮食生产切切实实地搞上去。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08-14/48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