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三)投入成本高支农意愿受影响。面对数额小、频率高的分散的农户和农村微小企业贷款业务,村镇银行因为所需高流动性资产(如现金)较多,经营成本相对高对支农产生“惜”贷“畏”贷情绪。为提高盈利水平,一些村镇银行开始选择发展非农业务,有的行开业时签约的4笔贷款无一笔涉农贷款;有的开业后的前10笔贷款中只有2笔是涉农贷款。

  三、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调查表明:村镇银行要保持良好的态势并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应兼顾效益、风险和社会责任三者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立足“三农”提高金融服务品质和效果,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职能定位上,明确“三农”服务宗旨,做强不做大。村镇银行的建立是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创新之举,是解决农民贷款难和全面建设村的有效途径。因此,村镇银行必须明确自己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扎根农村,履行支农重任。在服务“三农”时,村镇银行应根据农村金融需求的多样性,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人缘地缘、信息、灵活便捷等优势,做强而不做大。因为村镇银行分支机构过于庞大,就可能丧失根植本乡本土,对乡情民情知根知底的优势,其管理的行政化、组织体系的官僚化就会凸现,这样就大大强化了信息不对称程度,使其难以实施灵活有效的经营策略,以致脱离“三农”服务定位。

  (二)发展方法上,充分利用控股银行资源,依托不依靠。目前,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一般都是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和良好形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或区域性商业银行,有的还是国有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应充分利用此有利条件,促进自身发展,但不能过分依靠控股银行,否则村镇银行将变成控股银行的附属机构,这可能导致村镇银行管理过程中行为扭曲,从而丧失灵活性。制度方面,应依托控股银行已形成的良好管理理念、机制和办法,结合自身条件和实际,制定适合自身发展和特点的管理制度及控制措施。业务方面,积极与控股银行合作,联合开展银团贷款等服务,满足贷款金额较大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缓解村镇银行的资金不足问题。网络方面,借助控股银行已有金融服务网络、畅通的支付结算渠道和其他硬件设施,减少运营成本。人才方面,利用控股银行较高的金融政策水平、更为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采取选派、联合培养等方式,提高村镇银行员工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三)政策扶持上,侧重政策引导和环境疏导,扶持不操持。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需要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这种扶持的基本面应是商业化的,侧重政策引导和环境疏导,而非政府财政补贴和直接操持。

  政策方面应加快完善农业保险,建立必要的农业风险补偿机制,降低村镇银行的贷款风险;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解决农户和农村集体组织抵押难问题。地方政府应加快担保体系建设,给予村镇银行与农信社同样的税收优惠。人民银行应加快农村征信体系建设,积极指导村镇银行加入人民银行大小支付结算体系,适当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和债务人承受能力自主确定贷款利率,实行略低于农村信用社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增加村镇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四)业务服务上,以服务“三农”为中心,定质不定形。村镇银行的业务服务要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一中心展开,时刻反映服务“三农”的业务特质,同时由于“三农”金融需求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村镇银行应“量体裁衣”,采取多种方式提升三农服务水平。深入农村群众,利用有利的人缘和地缘,充分了解客户各方面情况,与客户形成良好互动。信贷决策、利率定价、风险控制机制上大胆创新,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利用决策链条短的竞争优势,发挥好贷款的“短、频、快”特点。立足当地,针对不同的农户和农村小企业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做合适的金融产品,实行差别服务,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村金融产品。加强员工金融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培育有一定文化背景,熟悉当地情况、具有农业技术专长的人员成为村镇银行的信贷员,减少信贷风险。(作者侯加林 系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副行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可持续发展 发展态势 定位 政策引导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