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近期农民卖粮风险加大


本报讯(记者史志强)记者从省粮食等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我省粮食市场收购量明显下降,农民手中还有相当数量的玉米、大豆没有出手,而前期大量收购粮食的市场多元化主体多退市观望,农民卖粮风险加大。

大豆收购企业纷纷停收

由于当前食用油需求不旺,食用油、豆粕价格不断下跌,省内油厂纷纷降低开工率。此外,因进口大豆丰产,纷纷调低中国港口到岸价格,2月4日,进口大豆比我省地产三等国标大豆每吨低120元左右,省内获得国家批准、参与按照国储价收购大豆的大型油脂企业考虑加工成本,不再积极收购。

由于去年受灾重,省内一些产区大豆品质低,销售难。5日,我省大豆主产区克东县大豆经纪人协会负责人李树财对记者说,当地大豆减产,质量差,没有光泽,贸易商不愿要,大部分大豆还没有出手。李树财认为,即使春节过后,这种销售形势也难出现大的改观。可随着天气转暖,这些高水分大豆如果保管不善,会出现“红眼”等坏粮。

玉米购销形势严峻

据省粮食部门介绍,目前我省玉米余粮还有近三分之二没有销售出去,大部分玉米水分在34%~38%,增加了后期收储压力和企业烘干成本。由于去年秋粮上市以来,玉米市场收购价高开高走,农民也一直期望能卖一个好价钱。然而随着春节临近,铁路运输紧张,玉米外运受阻。市场收购力度逐渐转弱,拖累了玉米价格上涨的势头。受国内玉米价格跳涨养殖效益下滑的影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销区玉米购销价格走弱。据了解,一些前期高价入市收购玉米的贸易商,由于烘干湿玉米增加了成本,出现亏损,不再轻易入市。

随着天气转暖,高水分玉米面临储存难,业内人士认为,农民手中一旦出现坏粮,更是销售无门。

全力出击化解风险


据了解,日前,省粮食局向省内各地粮食部门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针对当前粮食购销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一步引导农民科学晾晒、储存和适时、适价销售玉米,确保国家临储玉米收购收得进、烘得干、储得好,实现农户和粮库不坏粮。要进一步摸清当地玉米情况,制定高水分玉米应对预案,落实烘晒能力。要调查掌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社会多元主体有效烘干能力和农户自行晾晒能力的底数,制定具体收购措施,防止农户集中卖粮排长队和收购企业因烘干能力不足产生坏粮风险。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实际工作中发生的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大豆 粮食 食用油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