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国家两次"豆补":首次企业获利少 二次更实惠


       今年“豆补政策”可谓“仁至义尽”,不到两个月,东北大豆企业获得两次补贴的机会。
  10月21日起,国家对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的大豆加工企业一次性补贴210元/吨。11月27日,四部委下发 《关于做好2009年东北地区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将大豆收购价每斤提高2分,同时又给予指定油脂企业和中储粮总公司一次性费用补贴160元/吨。

  两项利好政策,在业内人士看来,第二次更实惠,第一次的补贴最终落到企业手中的尚不足一半。而两块蛋糕都没吃到的油厂,或面临生存窘境。

  “二补”比“一补”更实惠

  从2008年10月到今年4月,国家先后四次在东北主产区进行大豆国家收储,总量达725万吨,库存压力巨大。与此同时,东北大豆加工企业却面临无豆开工的尴尬。在此背景下,210元/吨的加工补贴政策出台,方式是将部分国家临时储备划转为地方储备,定向销售给东北加工企业的总量是195万吨,其中黑龙江分得150万吨。

  “企业最终不可能拿到210元/吨的补贴。而且,补贴的都是陈豆,质量不好,其中有部分定为一等和二等的豆子,还要再加价,但实际质量和三等的差不多。”昨日,知情人士向记者罗列了企业为获取1吨大豆补贴而需预付的“代价”:出库费30元、每月利息16元、管理费7元、运费30元以上、贴水20元以上……因此,企业实际到手的补贴不过80元/吨左右。

  知情人士表示,从210元到80元的巨大落差,让很多企业在申请前并没有料到,总共195万吨大豆是被“抢”完的。

  一家“抢”到补贴大豆的油脂厂负责人张佳(化名)称:“申请补贴得先交100元/吨的保证金。1个多月前,我们拿到几千吨大豆,压了好几十万,到现在还没拿到补贴。得加工完了,审批合格了,补贴才到账。”张佳认为,这次补贴很不划算。

  如果说第一次补贴是为了缓解库存压力和企业原材料供给不足,第二次补贴则是为了防止明年再度出现上述问题。“边收储边补贴”成为不同于以往单一收储的新措施,目的是为引导东北大豆压榨企业入市收购。此次补贴的期限为2009年12月1日~2010年4月30日,补贴额为160元/吨。

  针对一些媒体所称“大豆收储新政黑龙江遇冷”的说法,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感到诧异,“从我们和油脂企业沟通的情况看,企业还是很积极的。”他比较看好2009/2010年度的大豆加工行情。

  王小语表示,目前当地油脂企业的开工率已达80%以上,如果按上周豆粕3400元/吨,豆油7400元/吨的价格,算上160元/吨的补贴,估计利润在200元/吨以上,还是可以的。他认为,相对于前一次补贴,这次更实惠,且新豆质量好于陈豆。

  “两次补贴”落空者日子难过

  12月11日,黑龙江省粮食局公布了第一批补贴收购加工2009年新大豆指定压榨企业名单,包括九三集团、阳霖油脂等55家企业。

  分得第一次补贴但没赶上第二拨的张佳表示,现在农民惜售的现象很严重,每天只能收到三、五吨,之前补贴的那批国储大豆能坚持到月末,如果到时收不到豆子就只有停工了。

  比张佳更难的是两次机会都没轮上的小油厂。知情人士透露:“之前没申请到补贴大豆,现在又不在55家名单之列的小油厂今后很难继续生存了。事实上,国家的政策目的也是想提高产业集中度,便于今后补贴政策的落实。”

  王小语提醒,最近部分企业赚不到钱,是因为一些油厂为和南方企业竞价而刻意压价,使得豆粕价格迅速从3500元/吨滑落到3200多元/吨。“这是很不合适的,最后受损的还是企业,等于把国家补贴的钱都拿去自相残杀上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豆 豆油 估计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