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近两年,粮食产量回升了,但耕地被违规占用的问题又出现了。袁隆平及时提醒,“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用地高峰期,筑路造房都需要用地,但18亿亩的耕地红线万万突破不得!”
袁隆平心底无私,敢讲真话,关键时刻毫不讳言。他对记者说:“我为什么着急?我们每个人都想一想,谁能养活中国?我们只有靠自己!”
如何靠自己?袁隆平说了三条:第一就是严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第二是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单产;第三是做好农田基本建设,水利设施、土壤性状都要过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粮食高产要有三个条件:良种、良法、良田。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良田是基础。”
在袁隆平看来,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国家的粮食保护价太低。“我呼吁过很多次,稻谷收购价最高才提到每斤9毛多,我认为最少要到1块钱。提高1毛钱,对城市居民来说还是承受得了的。”
保障粮食安全,人的因素也至关重要。面对目前一些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现状,袁隆平认为,最好的政策就是国家用比较高的价格来收购农民的粮食,平价向市场供应,这样既能保护农民积极性,增加收入,又不会影响粮价。“每斤提高几毛钱,国家现在给得起。”对于国家粮食安全问题,袁隆平有太多的深思熟虑。
在关切国内粮食安全现状的同时,袁隆平也热情协助亚洲、非洲等国推广超级稻。时不时地,人们总能看到袁隆平领着各种肤色、来自各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稻田里穿梭、考察。
“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两点,第一要大胆创新,第二要宽容失败。”
多年前,袁隆平以一株杂交水稻秧苗震惊了世界。
如今,中国的杂交水稻无论是试验水平还是大面积种植水平都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农民们亲切地喊他“米菩萨”,学界尊他为“杂交水稻之父”,荣誉等身,甚至有人为他估出1000亿元的身价。对此,袁隆平只置之一笑,“用财富衡量科学家的价值太低级、太庸俗。”
当记者请教这位老科学家何谓科学精神时,他略加思索,给出了如同农田里的水稻一样质朴、实在的回答:“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两点,第一要大胆创新,第二要宽容失败。”
“有人觉得创新很简单,其实创新太难了!首先方向要对,你大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是白费。目标在南面,你往北面划船,越划越远。”袁隆平举例说,“像有些很聪明的人搞永动机,不可能实现的嘛。盲目地去搞什么水变油,怎么会有结果?这就要实事求是,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然后才是持之以恒。”
最初,袁隆平能在杂交水稻研究之路上寂寞而坚定地前行,给他信念的正是科学规律,“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低到微生物、细菌,高到人类都有杂种优势,水稻怎么可能例外呢?不可能的。”而最终,事实证明他的创新不仅方向正确,且价值非凡。
“搞科研,应该尊重权威但又不能迷信权威,应该多读书但又不能迷信书本。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还不要害怕冷嘲热讽、标新立异。如果老是迷信这个迷信那个,害怕这个害怕那个,那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只有敢想敢做敢坚持,才能做科技创新的领跑人。这是我有深刻体会的。”袁隆平将自己多年搞科研的经验娓娓道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12-07/46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