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世界粮油巨头逐鹿中国 科技角力或引发食物革命


  “未来10年内,我们将借助全球智慧,研发中心将创造100个专利和100个新粮油产品。”着名植物分子生物学家、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蔡南海以流利的英文说出了自己在两个小时前悄悄许下的心愿,这是一个惊人的“双百计划”。

  他甚至不忘调侃一下随后的演讲者,也是他的合作者,他说:“当然,我的座右铭是,我来说,你来做。”台下响起会心的笑声和掌声。

  11月18日,丰益国际全球研发中心在上海落成。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粮油技术研发中心,投资额高达8亿元,是自2008年以来丰益国际在中国大陆投资额最大的项目。该公司人士称,此举是这个亚洲最大的粮油企业集团在华的“二次创业”。

  “扔掉的可能是1亿亩土地”

  耗资8亿来搞一个研发中心?

  一个粮油企业,需要研发什么才会值这么多钱,这样的疑惑在所难免。

  “稻壳有用吗,米糠有用吗?”益海嘉里集团副董事长穆彦魁反问道,答案当然在他手里。他说:“中国每年生产的稻谷在2亿吨左右,这2亿吨稻谷产生的米糠油可以达到200万吨,换算成大豆的话,需要多增加1亿亩左右的土地才能种出来。”

  听起来这样的换算相当诱人,他接着举例:“以大豆为例,大豆毛油经过精炼后会剩下一些油脚,一般都是被当成垃圾扔掉,实际上从油脚里可以提炼出生物柴油,这样大豆压榨的价值可以大为提升。另外,大豆还可以提炼出维生素E,美国公司生产的维生素E活性是我们产品的2~3倍。”

  变废为宝,在研发中心成立之前的研究工作显然已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但穆彦魁坦言,现在中国的粮食深加工的价值很低,国外一个单位的粮食深加工后获得的价值是我们的6倍左右。差距非常大。

  差距背后,则是科技研发能力的高低之分。这足以解释,极少露面的郭氏集团创始人之一郭孔丰为什么会顶着寒风出现在丰益国际全球研发中心的庆典上,他看重的显然是企业最重要的一环。2008年丰益国际被《财富》评选为世界企业五百强第300位,在深耕国内粮油市场20多年后,郭孔丰旗下的丰益国际通过全资子公司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这个平台,在中国大陆先后投资了40多家工厂和20多个公司,涉足米、面、油、饮用水等多个领域,并创下了金龙鱼、5100矿泉水等一系列强势品牌。

  但这位中国粮油市场最大的参与者并未满足于此,他说:“中国占据全世界粮食年产量和消费量的1/4左右,是粮食的消费和生产大国,这决定了未来中国必须成为全球粮油产业的中心之一。要形成这个中心,仅靠生产力和消费力是不够的,更应该靠科技力来达成。”

  从消费大国变成科技大国显然并非易事。

  研发中心的豪华团队则显示了其决心之大:项目总负责人蔡南海,而4位中科院院士许智宏、李家洋、陈晓亚、方荣祥同时成为该研发中心的高级顾问。此外,在粮油和生物领域的诸多有建树的国内外专家也进入该中心的“智囊团”。这个中心的研发将覆盖六大领域。除了传统的粮食、油脂综合研究与开发之外,还包括生物质新能源技术、水稻循环经济、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生物育种技术等新兴领域。

  在世界粮油巨头都开始逐鹿中国的时候,郭孔丰的布局显然更着眼于未来。

  吃到的可能是“植物黄金”

  “要吃得好,吃的得兴,吃得健康、科学。”

  在郭孔丰确定的研发中心要做好的三件事中,这是头等大事。

  1991年,国内第一瓶“金龙鱼”小包装油面世,“温暖亲情,金龙鱼的大家庭”的广告语成为上世纪90年代消费者最温暖的回忆之一。通过几年的努力,自1996年开始“金龙鱼”的销量逐年稳步增长,成为中国食用油行业的标志性品牌。同时,这条“鱼”的“鲇鱼效应”开始显现,“刺激”了中国食用油市场上众多小包装产品的诞生,促进了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益海嘉里将行业从散装油带到安全卫生的小包装食用油时代,开创了中国食用油行业的“小包装”先河,被誉为国内食用油历史上的第一次创新革命。

  2002年,“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正式面世,其所倡导的“1:1:1”膳食脂肪酸平衡的健康概念,再一次革命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使中国人吃食用油的观念从“安全”向“营养健康”的高度跃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食用油 粮食 大豆 稻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