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1日开始,保试点地区的农村老人开始陆续领到每月55元养老金。保政策赢得一片赞许声,人们一致认为这是惠及亿万农民、促进社会公平的重大改革。但对55元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则存在一些质疑:55元会不会太少了?能用这点钱来养老吗?是不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
55元少不少?在北京,55元不够看一部大片、不够下一顿馆子。即使放在全国,2008年我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761元,按目前每月55元、每年660元的养老金计算,养老金替代率不到15%,与国际上公认比较合理的50%—60%替代率相差甚远。当然,农民还有土地保障,但如果要求年迈的老人辛辛苦苦在田间劳作以获得大部分生活来源,显然不符合现代社会养老保障的要求。因此,单纯看每月55元的标准,的确不高。
然而,倘若把55元放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看,农民领到的绝不仅仅是每月55元,而是从此开始享有国家普惠式的养老保障,不能轻言55元太少。
55元实现的是从无到有的跨越。农民制度性的养老保障过去基本是“0”,“60岁退休”一直是城里人的专利。现在从“0”迈到“55元”,虽然是低水平起步,但毕竟开始起步,而且相比过去的原地不动,这第一步迈得不小。对农村老人来讲,原本是一分钱也拿不到,如今每月多了55元现金收入,改善生活的作用也不可小瞧,这在边远地区农村表现得尤为明显。保先期试点的宝鸡市靖口镇,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200元左右,参加保后当地老人每年多了660元,每月55元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很多很多——舍得吃“臊子面”、能给孙子买书当礼物、在家里腰板挺得更直……
55元对已满60岁的农村老人是不需缴费就可直接按月领取的待遇。社会保险不同于济贫扶困的社会救助制度,实行权利与义务相适应的原则,多数情况下,个人缴费是享受待遇的前提。而保对60岁以上老人的做法则充分考虑了农村的实际,显示出人性化的一面。60岁以下的农村居民参加保,除了国家财政补贴的每月55元基础养老金外,还有个人账户积累,其中个人账户中每年有30元由政府补贴。算下来,这些农村居民将来领到的会远高于55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10-22/46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