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全面推开农村改革的“六五”计划


  背景 “六五”计划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编制工作着手较早,最初作为《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的一部分,于1975和1978年两次编制,但是制定的计划指标明显偏高,超过了中国经济实际所能够达到的水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客观经济规律,1980国务院决定重新编制中长期计划,开始着手新的“六五”计划编制工作。由于当时正处于拨乱反正时期,国民经济中的许多问题有待于深入调查研究,必要的资料也因为十年动乱的破坏而匮乏,编制一个比较完备的“五年计划”的条件并不成熟。1981年3月16日,国家计委和有关部门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国家计委提出了“六五”计划的初步意见,6月10日国家计委正式发出《关于拟定“六五”计划的通知》。

  目标 1982年1月25日,国务院下达了“六五”计划的经济指标,提出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198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8050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 6070亿元。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要求着重解决好农业问题,能源、交通问题,教育问题和科学问题,并提出要分两步走。前十年主要是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其中,又分“六五”、“七五”两小步,这就为“六五”计划定下了基调。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正式批准了“六五”计划。在“六五”计划公布时,已经执行了近两年。

  “六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继续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解决历史遗留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实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为“七五”创造更好的条件。“六五”计划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突出强调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与前几个五年计划不同的是,除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外,还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因此“六五”计划的名称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

  实效 “六五”计划是继“一五”计划后的一个比较完备的五年计划,是在调整中使国民经济走上稳步发展的健康轨道的五年计划。“六五”时期中国成功的进行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民经济开始健康发展,在这五年中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确立。“六五”时期,中国农业发展十分迅速,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的人民温饱问题。

  “六五”时期中国“五年计划”战略呈现出五个方面的转变。第一,工业、农业、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1%,并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等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协调,从过分强调重工业发展的战略,转为注重农轻重协调发展;第二,财政收入由下降转为上升,1985年实现了国家财政的收支平衡;第三,从单纯注重经济增长,向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社会全面发展转变;第四,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步伐顺利迈出,从原有计划经济框架中逐渐转变;第五,从封闭半封闭的经济发展模式,向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对外开放战略转变。

  关键词:包产到户

  在“六五”时期的五年中,中国农村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也促进了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顺利前行。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实行分田到户,这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起点,也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最初形态。尽管当时这种承包责任制受到了很大的阻力,但是也得到了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等地方领导的支持。邓小平于1980年发表了《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旗帜鲜明的指出包产到户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从此中国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改革时代。

  贯穿价格改革的“七五”计划

  背景 1983年国务院就开始进行“七五”计划的编制工作,1983年国家计委召开计划工作会议,讨论“七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问题,一个月后,国务院召开会议,讨论“七五”计划建设方针问题。1985年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七五” 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一系列适应新形势的方针政策。国务院根据《建议》对“七五”计划进行反复研究,同时征求了各部门、各地方的意见,于1986年初编制完成。1986年3月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第七个“五年计划”。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强化 总体 市场调节 经济效益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