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9月,早籼稻期货主力合约1001在短短两周的交易时间内价格从2140元/吨一路下跌至2070元/吨,与8月20日价格从低点2056元/吨上涨至2140元/吨相比,正所谓“从哪里上涨还跌回哪里”。值得注意的是,早籼稻现货价格步入托市收购期间后,尽管部分地区现货价格涨跌不一,但是总体而言价格的波动幅度较小,基本维持在区间0.88—0.95元/斤,然而早稻期价1001合约的价格自8月初到如今却演绎了将近四次的冲高回落行情,每一次的平均振幅约4%。可见,由于受到国家托市收购、中晚稻开始陆续上市等因素影响,近阶段早籼稻期价的波动相比7月份之前明显扩大,这给市场参与者带来更多的机会。笔者认为,随着早稻托市收购陆续完成,政策方面对价格的利多作用将开始减弱,而中晚稻的逐渐上市将成为后市影响早稻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早稻收购量有所增加,今年产量达3300万吨
目前除少部分地区早稻收购已近尾声外,各地收购仍在进行。据统计,截至8月25日,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8个早籼稻主产省(区)各类粮食经营企业累计收购2009年新产早籼稻538.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1.6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416.2万吨,占收购总量的77%,比上年同期增加54.3万吨。相比截止到8月10日的数据,短短15天的时间,累计收购量大幅增加 322万吨。收购量相比前期出现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到去年底今年初国家临时性收购大豆、玉米等品种占用粮库,导致今年早稻入库高峰较往年有所推迟。随着7月底国家开启政策性粮食交易,逐步缓解了此前的库容紧张,据最新公布的9月14—18日国家政策性粮食交易公告中显示,将开始进行跨省移库玉米,主要是考虑到南方地区的粮库不仅面临新早稻后续入库需要而且中晚稻收购也将陆续开始,故将原本被玉米临时性占用的部分南方地区安徽、江西、湖南、广西、广东等库容腾出。因此后期随着9月底国家托市收购结束时间的临近,早稻收购情况可能进一步加速。尽管如此,但市场的供给压力仍在加大,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今年国内早稻产量为3300万吨,是自2002年以来的最高产量。产量的增加在无形中缩减了早稻价格的上涨空间。
二、新产中籼稻即将上市,加大稻谷供应压力
虽然8月份北方和湖南等地遭受了旱灾,不过中晚稻受到的旱灾影响总体较小,加上秋粮播种面积增加,中晚稻丰收的可能性依然较大。目前已有少量上市的中晚稻价格收购价基本与早籼稻价格一致。据了解,目前成都周边地区今年新产中籼稻农户手中湿谷收购价格在87 —88元/百斤左右(水杂等偏高),粮库挂牌收购价格为90元/百斤;宜宾、泸州市中等品质稻谷收购价格在90元/百斤左右,同比下跌2元/百斤。湖北省荆州地区国家三等中籼稻谷米厂收购价格在90元/百斤。90元/百斤的收购价与2008年中籼稻开秤收购价95元/百斤相比将近下降5元/百斤。在早稻收购不断有序推进之时,随着中晚稻集中上市时间的临近以及新中稻低调开称的情况来看,后期产区稻米市场难以乐观,这无疑对早稻价格雪上加霜。
此外,从7月底至今的国家临时性稻谷成交量情况呈现下降趋势。7月24日第一次成交率高达72.3%,但上周9月10日举行的临时竞价销售成交率仅15.4%,短短两个半月的时间,降幅达78.7%。一方面由于新稻上市在即,收购主体相比陈稻则更加偏向等待新稻的上市。另一方面也同时反映出,市场需求有所减缓。据中华粮网监测,湖北襄樊标一晚籼米批发价在1.32元/斤,浙江杭州1.38元/斤,云南昆明 1.35元/斤,均下跌0.01元/斤;江西九江1.52元/斤,下跌0.02元/斤。大米价格的走软将缩减企业加工利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入市收购的谨慎性,从而导致稻谷市场供大于求。
综合上述,早稻价格在受到国家托市收购政策利多因素减弱以及中晚稻将集中上市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近期价格亦难走高。从盘面来看,早稻主力合约1001价格仍将维持弱势趋势,短期价格或将考验下方支撑2045元/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09-14/46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