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专家称合理粮价应该是种粮成本加30%以上利润


     ●合理的粮价应该是种粮成本加30%以上的利润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没有真正形成市场化的多元化的粮食流通。企业和农户的存储随着粮价波动变化太大

  ●提高政府价格干预政策的前瞻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记者:今年国家继续提高小麦的最低收购价,现在的粮价农民能不能赚钱?

  于保平: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4年来,国家多次进行托市收购,掌握主要商品粮源,对稳定市场粮价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农资价格也随之涨落。据农业部统计显示,去年小麦亩均成本560多块钱,比2007年上涨近30%。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今年除一些地区因为抗旱等因素增加成本外,实际上农民小麦生产成本总体保持基本稳定或略有下降。

  今年我国粮食调控的基调,是采取综合措施防止粮价下跌、提高农民种粮收益。从国家确定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看,每斤比上年提高了0.1元左右,同时增加了200亿元对种粮农民补贴。初步看,现在的小麦价格对农民种粮收益是有保障的。

  记者:粮价关系着农民种粮积极性,粮价应该维持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于保平:让种粮农民获得合理的回报,种粮积极性才能长期保持,粮食生产才有持续的动力。因此,粮价应该稳定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粮价是种粮成本加上利润,从多年来粮食成本收益数据看,合理的成本利润率应该在30%以上。2004年以来,小麦的成本利润率基本达到30%,因此,麦农的生产积极性一直比较高。

  粮价主要还由市场供求决定,成本推动、市场投机和国际市场等因素也有很大影响。从市场供求看,今年是我国夏粮的第六个丰收年,国内小麦供应充足,但粮食需求的变化不大,而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对粮食的直接消费量在下降,因此粮食价格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从国际市场看,目前我国小麦、大米、玉米的价格已基本与国际市场价格持平,有的甚至逆转了。从生产成本来看,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耕地少,农业基础薄弱,种粮比较效益差,这对提高粮价带来压力。以上这些因素,都给粮食价格的宏观调控带来了挑战。

  记者:近两年国际粮价大幅波动,国内市场稳定的压力加大,谷贱伤农,米贵伤民,如何防止粮价大涨大落?

  于保平:从目前国内粮食市场情况看,小麦、大米、玉米供求是基本平稳的,又有充足的库存,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让市场粮价不大涨,也不大落,我觉得是能做得到的。我国粮食问题的关键不是主要粮食品种数量的短缺,而在于粮食流通体制和宏观调控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没有真正形成市场化的多元化的粮食流通,许多粮食购销企业变成了粮食仓储服务企业、收购服务企业。企业和农户的存储随着粮价的波动变化太大。粮食供求结构和区域不平衡问题突出,粮食流通产业设施发展滞后,粮食的调运成本偏高,速度偏慢,不利于价格波动的平抑。宏观调控政策要立足长远,建立高效率的粮食流通体系,培育壮大多元化的粮食市场主体,真正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市场调控作用。

  记者:如何确保粮价稳定在一个合理水平?

  于保平:粮食市场中的问题,应该多用市场的手段来解决,让粮价这个市场信号正确反映市场供求。政府调控的目的是维持市场、价格的稳定,避免价格大起大落,因此要选择好的时机、力度和方式。

  提高政府价格干预政策的前瞻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在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正式出台之前,国家有关部门应充分掌握全国的小麦等粮食产销、库存、消费情况及趋势,尽快建立小麦等粮食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粮食供求形势、国际国内粮食期货、现货价格的监测分析。既立足国内保障基本供给,又要利用国际市场调剂余缺,及时、合理、准确地安排好粮食进出口。

  完善种粮直接补贴和最低收购价制度,稳定种粮农民基本收益。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农业救助等制度,减小自然灾害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

  建立高效通畅的粮食流通机制,促进粮食产销衔接。应该合理规划粮食流通设施布局和建设,加大产区向销区“移库”力度,真正实现粮食库存以销区为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小麦 大米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