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土地二调结果8月上报 中央地方承担150亿


中央和地方承担经费达150亿元

  刘展超

  旨在摸清土地家底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收官的时间大限越发迫近。

  土地二调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始启动。而自2010年1月1日起,土地管理各项业务工作必须以二次调查结果及相关政策为依据。

  各级建设用地报批、土地整治项目立项等要以二次调查成果数据为基础依据。

  这也意味着,今年年底前必须完成全国所有地区的调查、统计和数据核查等工作。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昨日在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所有的县级调查单位,要在今年5月底前完成外业调查,6月底前完成数据库建库,8月底前调查成果要上报国家核查。“到2009年底,全国要汇总形成统一时点的土地调查基础数据”。

  强化地方认识

  “要完成土地二调各项任务已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各级政府要动用超常规措施强力推进。”王世元表示,对工作进展慢的地区,及时进行实地督导和指导。对经通报和督导整改不力、工作仍然滞后的,国土部将进行约谈。

  中国政府曾在1984年启动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但一直到1997年才结束。此次土地二调需要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完成更大的工作量。

  据介绍,按照国务院38号文件的要求,土地二调要查清全国每一块土地的地类、面积、权属、分布等利用现状,还要开展全国每一块基本农田保护状况的调查,开展对基础设施、房地产等五个专项的用地调查统计等。

  王世元表示,要全面完成上述土地二调各项任务,工作量相当大。

  此外,对于这项见效慢的基础工作,地方政府的态度也差异很大。“一些地方对二次调查重视程度不够,保障不是十分有力;一些地方对如实上报调查数据、基本农田调查上现状图的认识有待提高。”王世元称。

  国土部地籍管理司司长高延利日前表示,因为各地对土地调查数据作用的理解不尽相同,对调查、查清数据,真实数据的认识各不相同,部分地方有瞒报或虚报的倾向。

  为了防止地方上报数据造假,王世元昨日表示,地方各级政府要对土地调查数据真实性负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县级调查成果的核查、审查,严防土地数据“两减一增”(即减少耕地、基本农田数量、增加建设用地规模),防止个别地方借二次调查之机,调整土地数据。

  国土部曾在今年2月下发《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多不增任务,减不降指标”的政策,以降低地方上报数据的顾虑。

  昨日,王世元表示,耕地增加省份不增加保护任务、耕地减少省份不减少保护指标,这将作为一项长期政策执行。

  经费来源为核心要素

  作为一项涉及人力、时间以及物资庞大的工作,土地二调自开展以来,经费来源即成为能否准时完工的一大核心要素。

  虽在业务上由国土部牵头,但土地二调涉及调查经费和物资保障方面的工作,则由发改委和财政部系统负责协调。除中央财政承担部分资金外,地方财政需要筹集的资金总量显然更多。

  有知情人士透露,土地二调开展以来,中央财政已经批复经费21.16亿元,地方各级财政也批复了130.9亿元。至此,两者相加已经超过150亿元。

  这比稍早前的预期增加了近50%。国土部官员今年2月曾表示,地方财政经费已经到位40亿元,全部完成二调工作可能还需要“翻倍”,达到70亿~80亿元。加上中央财政的21亿元,总数大概接近100亿元。

  经费问题也影响到各地的工作进度。王世元昨日透露,北京、江苏等地二次调查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而山东的工作也进展明显。

  而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齐国生表示,尽管四川土地二调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些地方调查资金缺口大、困难多。为此,四川将在通过多种方式补助支持地震灾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基础上,要求各级政府积极想办法解决调查经费难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数据 耕地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