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调查显示:上市农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高


日前,由商务部组织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全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调查后形成的《2008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正式发布。调查结果表明,2008年,我国流通领域市场秩序逐步改善,上市农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市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
  近年来,通过加强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生产监管,严把市场准入关,初级农产品质量在高水平上逐年稳步提升。据农业部数据显示,37城市蔬菜农残监测合格率由2005年的 91.4%提高到2008年的96.3%,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监测合格率由97.2%提高到98.6%,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监测合格率由97.5%提高到99.8%。同时,有关部门加强了市场准入和规范管理,有效地推动了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也间接促进了初级农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
  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调查显示,农产品市场建立准入制度的比例快速上升,81.8%的批发市场和90.3%的农贸市场建立了协议准入制度,对入市经销商和商品索证比例逐年稳步提升,分别达到94.4%和93.4%。
  农产品市场质量检测能力明显改善。73.90%的批发市场和75.6%的农贸市场拥有质量检测室,并基本有效使用检测设备。2007年,只有六成多的市场拥有检测室。批发市场平均每天检测入场交易车辆28车次/市场,检测率为25.7%,平均每天检测入场交易产品20种/市场,检测率为21.1%。
  调查还表明,自检已成为市场产品质量检测的主要形式。以自检为主的批发市场比例为64.7%,其中,东部地区自检率为71.1%,比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高出19.4和5个百分点。以自检为主的农贸市场比例为62.4%。北京市5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食品自检室,57家大型连锁商场、超市的食品配送中心建立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
  可追溯制度逐步推进。调查显示,分别有36.5%和27.7%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设置了独立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有48%的批发市场配置了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平均2.9人/市场;有54%的农贸市场配置了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平均2.2人/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场地(厂)挂钩、经销商管理、不合格食品退市、商品购销台账等制度逐年完善,已基本建立。其中,63.6%的批发市场实现了电子化台账,28.1%实行统一结算。农贸市场的各项管理制度也逐年完善。福建省已有1239户食品批发企业实行了电子台账管理,实施率为89%。宁波、南京等地的农产品市场IC卡安全追溯管理系统、上海的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等均取得了明显效果。北京在奥运会期间启动了奥运食品安全监控和追溯系统,目前全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已初步建立。
  冷链建设受到重视。近两年来,城市农产品市场开始重视冷链建设,已有5成以上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拥有气调库、冷冻库等保鲜、贮藏设施,7成以上城市农贸市场拥有陈列冷柜、空调等基础设施。另据调查显示,有34.9%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产品运输前进行预冷,有18.6%的市场拥有制冰和储冰设施,平均每天制冰量达42.2吨,平均储冰量达81.9吨。在调查的经销商中,有45.6%的经销商使用冷藏车运输果蔬。同时,据被调查市场反馈,冷链系统建设目前存在资金投入过大、运营成本过高等困难,亟须政府支持。
  该报告同时指出,违规使用非食品添加物带来新问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心不足,农村市场食品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仍未根本改观,总体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农村市场检测等设施设备严重缺乏,仅有33.6%的农村市场配置了农残速测仪等初级设备,而且其中只有21.8%的市场的设备有效使用率在80%以上,基础设施亟待加强。此外,农村市场监管不到位,散装食品卫生、食品无标签标志、假冒伪劣产品、过保质期等问题仍是农村市场最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报告提出应尽快出台《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条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改善农产品市场硬件设施,加大市场秩序规范力度,加强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并加强农产品市场与生产基地对接等。
  据了解,《2008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历时半年完成。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共调查了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商务主管部门、1919 家城市市场、1835家农村市场和9329位城乡消费者。2004年起,商务部已连续5年组织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调查,迄今共发布了5个相关报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检测 污染监测 畜产品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