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村社保:亟待修补的民生之盾



  ◎王元京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民生类需求也不断增加。虽然民生投入持续快速上升,依然无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保护基本群众的利益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当前面临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势下,中国要提振内需、刺激经济,社会保障的后盾作用越发突显,尤其是长期没有跟上发展步伐的农村社保更应成为未来关注的重点。

  低水平、低覆盖的社保现状

  我国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情况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人均的社保支出只有27美元,更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社会保障总体支出水平上的差距主要不是微观保障水平上的差距,而是体现在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保险制度覆盖面较小。从城镇来看,我国社保覆盖率大致还能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要综合农村的社保情况,那我国将明显低于低收入国家。因此,将社会保障制度向农村拓展,向城镇个体工商户和所有灵活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拓展,才能真正提高中国社会保障的水平(见表1)。

  到2006年底,我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覆盖人数分别达到18766万人、15731万人、11186万人、10269万人和 6459万人。5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为8643亿元人民币,支出6477亿元,这些数字表明,我国社会保险覆盖率最高仅为二成左右。现有社会保险费仅能做到现收现支,节余资金与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要做到未雨绸缪,迎接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的挑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十分艰巨。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三大保险的保障标准远远适应不了基本民生的需要。2006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4896亿元,人均支出仅3464元,相当于每个月288元;失业保险领取人为327万人,基金发放125.76亿元,人均领取3845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15731万人,基金支出1747亿元,人均支出1110元。上述支出标准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不断提高,鲜蛋、肉禽及其医疗卫生收费逐年提升的形势下,现行社会保障标准显得过低,涉保对象日子过得越来越紧。

  坚实民生之盾

  按照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今后十几年我国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覆盖范围要比现在增加数倍,成为世界最大的社保体系。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二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发展农村老龄服务、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等等。

  三是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把全国城乡低保对象全部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提高对农村和城镇低保人员的门诊、住院医疗救助标准,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

  四是社会福利机构设施建设。在农村五保对象比较集中的县城、镇、乡新建敬老院,扩建敬老院,新建州级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人与乞讨人员救助保护中心。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城乡之间存在巨大落差。目前,城镇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为主体的制度体系,几经改革日臻完善;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村居民保障水平远低于城市居民。2005年,我国城市社会保障水平为17.3%,农村仅为1.73%,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相差17倍(见表2)。因此,未来要把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投入重点放在农村,提高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水平,逐步缩小乃至消除城乡差别。

  经费需求预测

  在未来预测我国社会保障投入需求需要考虑以下三大因素:

  一是享有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人口的比重。社会保障受益人口的多少直接决定社会保障经费投入的规模。从国际上来看,高收入国家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覆盖面达到100%,中等收入国家达到70%以上,2006年,我国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总体覆盖率仅为 20%左右。预计到2010年,享受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覆盖面可以达到40%,2020年享有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人口可以达到100%,做到应保尽保。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总体 全面落实 参数 预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