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个现实,锡盟提出了“两转双赢”战略,即通过加快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和转移农牧区人口,实现改善草原生态和增加牧民收入的双赢目标。
荣天厚说,每转移一个牧民,就相当于缓解将近1平方公里的生态压力,同时为留在农村和牧区的农牧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机会,一举多得。但关键在于切实使这些农牧民能够稳定地在城市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更好的生活。作为既享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又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能源资源富集区,锡盟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存在把农牧民转移到非农产业的机会。锡盟将用3年时间使农区1/3的农民和牧区1/2的牧民成功从农牧区转移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从而为实现当地农牧民持续增收创造进一步的条件。(徐桓杰)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东营市市长张建华——把着力点放在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上
“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东营将把着力点放在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上,重点建设‘四大体系’,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东营市市长张建华如是说。
首先,构建优势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体系。围绕农业“五大”主导优势产业,整合资源、资金、技术、信息、政策等资源,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标准化生产基地为核心,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组织形式,以品牌创建为保障,构建从标准化基地到市场终端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化进程。集中建设15个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影响力大的农产品基地。
其次,构建阳光工程创业培训体系。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原则,统筹全市有效培训资源,构建“规划培训、转移安置、跟踪服务、考核监管”阳光工程创业培训体系。
第三,构建“三农”支持体系。进一步赋予农民更加充分和更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激活农村发展的活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加大“三农”财政支持力度,以财政投入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三农”。
第四,构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构建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技单位与涉农企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推广体系。(于洪光)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信阳市市长郭瑞民——稳定粮食生产 打好农民增收基础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农民增收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千方百计采取措施促进农民增收。”3月9日,正在北京出席“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信阳市市长郭瑞民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郭瑞民说,首先要稳定粮食生产,打好农民增收基础。高度整合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中低产田改造、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农田建设、土地平整和沃土工程等项目,加大投入,努力提高水稻、小麦单产水平,进一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其次要发展特色产业,扩大农民增收领域。充分发挥信阳比较优势,引导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业集中,建立优质经济作物、优质畜禽、优质林果、信阳毛尖、优质水产品产业五大特色体系。第三要壮大龙头企业,拉长农民增收链条。今年,重点扶持壮大10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壮大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第四要实施转移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形成以农业、劳动就业部门为主导,职业技术学校和社会办学为主体的劳务技能培训体系。积极实施“回归工程”,鼓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士返乡创业,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力争今年劳务收入达到农村家庭收入50%左右。五要深化农村改革,挖掘农民增收潜力。着力创村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创村资金投入的体制机制、创村社会保障的体制机制、创村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体制机制。(李海涛 张培奇)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红玲——希望大型项目能多用农民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03-10/43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