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聚氰胺突袭婴幼儿奶粉时,很多家长兴奋地找到了奶粉的替代品豆浆,但却发现大多可能是转基因大豆制成。未来的中国,这样的选择空间可能会越来越少,市场上出现的转基因食品或许还有我们一日三餐离不开的小麦和水稻、玉米,甚至是猪、牛、羊。
《投资者报》记者近日独家获悉,转基因粮食种植的商业化有望在今年底获得批准放行,品种就在水稻和玉米之间选择,最有可能是转基因玉米。此前,国家已经确定200亿元科研投入转基因,与大飞机、探月工程、第三代通信等同时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
“这些品种是几天前农业部刚确定,目前还没有正式对外宣布,农业部不让说。”在9月25日由环境保护部举办的转基因生物安全国际论坛上,一位科学家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
转基因技术最终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在过去的11年里,全球范围转基因作物种植增长了67倍,中国在此之前除了转基因棉花以外,一直拒绝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转基因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解决饥饿和温饱难题,但也有人担心转基因食品会伤害人体的健康。
多年争议
“转基因粮食商业化陷入无休止争论的原因,不只是技术问题,它背后是国家与国家的政治、经济、贸易、社会伦理之争。”全国政协委员、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指出。
转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受体生物基因组中,使其生物性状或机能发生部分改变的生物过程,这一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在中国也称为遗传工程或基因工程。
对转基因技术最强烈的反对意见主要来自绿色和平和第三世界网络这样的国际组织。第三世界网络认为,基因工程所用的基因来源于任何生物,生物种类之间的界限完全被打乱,对出现的新组合和性状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表达,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还缺乏认识,有些甚至一无所知。
争论高潮在2005年时出现。当年4月13日,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宣布,估计2004年湖北省最少有950吨到1200吨转基因大米流入市场。而农业部尚未颁发一例水稻转基因安全证书,也未进入商业化生产。
支持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学者开始反击,由张启发院士联合15位院士及其他专家起草的《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和产业化策略的建议》转交到国务院领导手中。报告认为,转基因水稻已经完成商业化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安全评价程序和试验环节,未发现存在安全性风险,具备了区域性商品化生产条件,应迅速批准商品化生产。
但绿色和平组织随即在当年12月1日公布了一份《中国转基因水稻对健康和环境的风险》调查报告,报告认为关于转基因会不会给人体带来损害等问题还没有明确结论。即使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投入200多亿元进行转基因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之后,反对的声音依然强烈。
在2008年9月25日举行的“转基因生物安全国际论坛第三次”会议上,绿色和平组织这一次从商业化、经济的层面提出反对转基因水稻意见,向大会发布了《国内消费者与海外市场转基因水稻面临双重压力》的报告,称中国米制品在海外遭遇转基因壁垒,转基因水稻所受到的阻力已是现实,而不再只是理论。
此外,绿色和平组织和第三世界网络向大会联合发布了一份《国外专利陷阱中的“中国”转基因水稻》调查报告。绿色和平组织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罗媛楠向记者表示,中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人力以图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水稻品种,但许多核心内容早已被国外公司和机构通过专利所控制。
转基因胜出
记者就此采访了上述转基因水稻CpTI专利发明人、中科院遗传所朱祯教授,他说:“有这个可能,但国外有些专利已经过期;有的专利持有人并没有提出权利要求,有些专利并没有在中国申请。”所有的争论都将告一段落,中国政府的姿态正在日渐明朗,今年7月9日,当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获得原则通过,并要求“抓紧组织实施”。今年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采访时,明确表达了赞成转基因作物的立场。
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彭于发说,“迄今为止,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经过全世界几亿人多次食用,尚未出现任何安全问题。与杂交、分子标记等遗传育种技术相比,转基因技术从科学原理上是最先进、最安全的。”而就在支持派与反对派唇枪舌剑、你来我往陷入无休止论战的这几年,世界转基因商业化种植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8-11-24/42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