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中国粮食产量分析及展望


  粮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一个国家的粮食问题是关系到本国的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我们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粮食生产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建国以来我国的粮食产量多次出现了波动,这不仅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给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中国的粮食产量波动对粮食价格的影响重大,意义深远。分析近几十年来的中国粮食产量并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对我们认识目前的粮食价格及未来走势有重要帮助。

 

  一、 中国粮食产量的历史回顾

  自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不断发展,产量不断提高。如下图:(注:此图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基于EMD的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及其成因多尺度分析》一文)

  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的粮食产量在改革开改(1978年)以前都处于30000万吨以下,而改革开放以后突破了30000万吨关口。考虑到1977年以前的一些相关因素同1978年以后的相关因素没有可比性,我们将这两个时期分开说明。

  1、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产量情况(1949-1977年)

  1949—1977年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但发展迅速相对缓慢,总产量都在30000万以下。而且在这28年间,我国粮食产量经历了五次波动,其中有3次波动幅度较大。1949年我国的粮食产量仅为11320万吨,但1950—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粮食也出现连续增产。其中1950年增长率高达16.73%,1952增长14.08%。但到1953—1954年两年出现了第一次粮食产量增长率下降。这两年粮食总产量分别比1952年增长1.79%和1.59%,粮食增长率大幅度降低。1955和1956年这两年,粮食出现了恢复性增产。1957—1961年出现了第二次粮食产量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59年、1960年两年粮食增长率分别比1956年下降19.78和20.37个百分点。1959到1961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产量曲线的变轨。

  从1962到1966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出现了连续五年增产,年均增长率为7.75%。接着,1967—1969年形成了第三次粮食生产波动,年均粮食增长率为—0.44%,比上五年的年均粮食增长率降低8%。1970—1971年粮食又连续两年增产,年均粮食增长率为9%。接着,1972年出现粮食产量较大幅度减产,粮食增长率为—3.86%。1973—1975年连续三年粮食增产,年均粮食增长率为5.81%。1976和1977年最后两年出现第五次粮食生产波动,年均粮食产量增长率为—0.31%。(注:部分数据引用尹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成杰《关于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思考及建》一文)

  2.改革开放以来的粮食产量情况(1978—2008年)

  (注:2008年产量为预测值)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改革统购统销的体制,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减少定购数量,使粮食生产实现高速增长。我国粮食产量从30000万吨开始一路震荡走高。1978—2008年这30年,我国粮食生产得到快速发展,但波动也更频繁复杂。

  1978年我国农村实行改革和提高粮食价格,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1978年中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30000万吨,达到30477万吨,增长了7.8%。1979年粮食产量又增长8.9%,主要是由于国家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粮食统购价提高20%,超购部分加价50%,从而促进粮食产量快速增长。1978和1979年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8.38%。而1980和1981年则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粮食减产,年均粮食增长率为—1.05%。

  1982到1984年这三年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率为7.83%。尤其是1984年,中国粮食产量历史性得到达了40732万吨。这次粮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的分离,赋予了农民生产的自主权以及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利,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突然出现的粮食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导致粮食供给过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耕地 连续 预测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