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播面积预计超11亿亩,比去年增加500万亩以上
在南方秋粮的丰收前景仍处于洪涝灾害威胁的背景下,农业部在日前的北方秋粮生产工作会议上要求北方粮食生产“勇挑重担”。
分析人士认为,能否取得秋粮丰收,对于稳定中国当下的通胀形势至关重要。
北粮关乎全国丰收大局
在上述会议上,农业部部长孙政才透露,今年夏粮、夏收油料、早稻喜获丰收,实现夏粮生产连续5年增产。而秋粮播种面积预计超过11亿亩,比去年增加500万亩以上,各地水稻、玉米、大豆长势较好,有望夺取秋粮丰收。
至于今年的春粮,北京中期期货分析师杨丽娜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除却不确定因素,由于春粮播种面积稳定,整体产量预计比去年提高5%。
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两熟,粮食丰收的关键在于秋粮,而秋粮的重要产区在北方。从2007年的情况看,秋粮产量占全国全年粮食产量的70%。而北方地区15个省(区、市)的秋粮播种面积更是占全国的54.7%,产量占全国的52.3%。
气象灾害或影响北粮收成
从目前情况看,气象问题将成为秋粮丰收面对的主要风险。今年,对中国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的天气主要出现在南方地区,表现为冬季的雨雪冰冻天气、春末夏初的持续强降水天气、南方大部及黄淮流域等地春夏出现的阶段性多雨寡照天气。在这样的情况下,北方的粮食丰收对全年丰收更显重要。有鉴于此,孙政才要求北方粮食生产“勇挑重担”。
不过,据农业部预测,华北地区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北方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早霜,对秋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此外,玉米螟、草地螟等病虫害发生严重。孙政才在会议上承认,鉴于气象灾害的可能性,秋粮丰收的不确定性很大。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也对本报记者称,目前,各种作物已陆续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北方秋粮生产还要经受洪涝、干旱、早霜、病虫害等重要关口的考验,防灾抗灾和田间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
粮价上涨压力仍较大
在秋粮收获前,部分市场人士已对下半年的粮价有所预期。杨丽娜认为,下半年小麦价格总体将呈缓慢上涨的态势,预计小麦单价会在收购成本的基础上上浮0.05元/公斤。
孙政才在上述会议上表示,要坚持“理顺国内外粮食比价关系”。不过,相对于国际粮价的涨幅来看,国内粮价走势显然十分温和。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我国的小麦和稻谷所组成的粮食市场仍是一个政策管控的市场,国内粮食的进口依存度只有约5%,同国际市场之间基本隔绝。
中期期货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由于今年全球粮食丰产格局基本形成,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在今年3月已经见顶, 6月开始企稳,国内国际价格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李国祥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从长期看,由于农资成本的上升,国内粮价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万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户的调查,由于原材料价格上升,今年上半年全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26.2%,涨幅比去年同期高20个百分点。
截至今年7月,中国的CPI涨幅出现了连续3个月的回落,其主因就是肉禽价格回落使粮价稳定。为了确保由于食品价格造成的通胀局面逐步缓解,稳定市场粮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近几年来,中国政府一直以保护价收购粮食,这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作为理性的决策人,在农资价格高涨的情况下,农民惜售或抛荒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保障供给:
关键在于落实粮食直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陈剑波对本报记者表示,粮食最低收购价不是市场的实际收购价,只有当市场粮价低于最低收购价时,最低收购价才会启动,其更重要的作用是给农民一个积极的信号。要保障粮食供给,关键还在于落实各项粮食直接补贴。
截至2007年底,国家已废止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仅此项每年就减轻农民负担1335亿元。今年,中央财政在预算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并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的基础上,又增加投入252.5亿元,且主要用于直接补贴农民。
国家在7月份审定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已经明确,未来还将逐年较大幅度地增加对农民的种粮补贴。对于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而言,实行粮食直补,不属于WTO所限制的流通领域补贴,有利于粮食补贴政策的长期实施。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8-08-25/42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