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明了我国具有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和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农业农村工作的首位,不断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近些年来,面对粮食生产受到资源气候的制约,面对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国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有效应对措施,出台一系列保护农业、农民和粮食生产的倾斜性政策,扬长避短,提能挖潜,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特别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证明了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政策的成功。中央关于农业农村五个“一号文件”制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对于粮食生产稳定恢复发展,保证农产品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至2007年年末,国家已废止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仅此项每年就减轻农民负担1335亿元。与2002相比,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为3917亿元,增长106%,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14.58%。
诠释了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2003年以来,在资源、气候、市场制约加大的情况下,农业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粮食增产正在由依靠单纯扩大面积向提高单产、稳定面积转变,农业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与2003年相比,2007年粮食产量增加1416亿斤,其中单产提高增产883.7亿斤,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62.4%。粮食单产的提高,主要得益于良种良法的广泛应用和农业科技进步。
展示了我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和巨大贡献。我国亿万农民在世界9%左右的耕地上,生产出占全球1/4产量的粮食,成功解决了世界20%左右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既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更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
增产作用不可替代
在全球发生粮食危机背景下,我国粮食实现连续“四增五丰”,对于加强“两个防止”,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有力应对了全球粮食危机带来的影响。其一,有力保障了粮食供给。有效提高了粮食供给能力,使近些年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其二,增加了国家粮食储备。国家现有储备粮增加,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再加上农民自己存粮,提高了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粮食供给的安全性;其三,稳定了我国粮食自给率。在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粮食自给率10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
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历史上看,几次严重的通货膨胀都与农产品供给不足有关。粮食连续“四增五丰”,对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压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其一,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相对稳定。2006年、2007年两年,由于有些农产品供给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使得食品价格上涨较快。国家几次抛售储备粮和储备肉,平抑饲料价格和肉食价格,收到了预期效果;其二,增强了消费者的市场预期。粮食连年增产,夏粮连年丰收,是稳定市场的重要信号,使得消费者心里不慌,市场秩序不乱;其三,有力化解了全球粮食生产和供给变化带来的影响。由于我国粮食等农产品库存丰富,国际市场粮价暴涨对我影响不大。
有力支持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当前,正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时期。粮食连续四年丰收,不仅为国民经济各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基本前提,也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村建设创造了重要条件。一是保证了饲料供给,促进了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同时,还为农村中其他产业和部门的发展创造条件,带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各项事业的繁荣。二是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大量原料,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2007年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已达2.67万亿元。三是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食物保障,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全国目前已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2.1亿人,有力支持了城市各相关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
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好人民的吃饭问题,对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尤为重要。现在,我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平时还是节日,城乡市场都保证了粮食、肉奶蛋以及蔬菜等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化解不稳定因素,创造了有利条件。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8-07-29/42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