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阳澄湖大闸蟹产业模式将改变 为期3年调研


   从今年1月至2010年底,水产大学专家将在阳澄湖开展为期3年的调查研究,试图摸清阳澄湖的生态现状,探索出一种“生态养蟹”的科学模式。近日,他们前往阳澄湖,对该湖进行第一次“全面体检”。大闸蟹专家王武教授说,“我们对阳澄湖索取得太多,了解得太少,这三年一定要把阳澄湖的‘家底’弄清楚。

  阳澄湖蟹产业模式将改变

  由于太湖暴发蓝藻,我国开始整治太湖流域,阳澄湖的大闸蟹网围养殖面积将大幅减少,从8.06万亩减至3.2万亩。这个政府决定被一些人称作“壮士断腕”,因为这样一来,今年阳澄湖蟹的产量势必下降,从而影响当地的经济收益;然而从长远的利益看,阳澄湖的水质会得到改善,这对阳澄湖大闸蟹品质的提高善莫大焉。

  水产大学教授、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首席专家王武告诉记者,去年减少网围面积的规定公布后,他们就和苏州政府部门开始了沟通,讨论利用这一机遇,开展整个阳澄湖的生态调查。去年年底,水大分别和苏州市农林局、阳澄湖管委会签订了协议,决定从2008年至2010年,联合开展名为“阳澄湖生态及渔业资源现状调查和生物修复研究”的课题。

  对于这项合作,当地农林局表示,阳澄湖蟹产业处于战略转型期,必须从资源消耗型、环境胁迫型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模式转化。

  “五管齐下”调研阳澄湖

  昨天,项目组负责人、水产大学的薛俊增教授向记者介绍了主要的研究内容。该项目分为5个子课题,分别是水环境、水生生物、养殖、营养、病害,每个课题都由该领域的专家主持。

  在薛教授的电脑里,记者看到了一幅阳澄湖地图。该湖面积约18万亩,由阳澄东湖、阳澄中湖和阳澄西湖三部分构成。薛教授已在湖上划出了13条断面,一条断面就是一个研究重点,专家要通过各项指标对它作水质采样、样本分析,收集水环境和水生生物方面的数据。“我们计划每月采样1次,其中一月、四月、七月、十月为季节性大采样。”薛俊增说。

  病害子课题负责人、水产大学博士后吴惠仙则介绍了“水底森林”。去年7月,吴博士随王武教授到阳澄湖做了一次水质调查,发现凡是水草多的地方,水质就比较好,这证明了水草对湖泊生态的重要作用。而所谓“水底森林”,就是在湖泊的各个层面种植不同种类的水草,让它们形成一个个“群落”,有针对性地净化水质。要在阳澄湖布植“水底森林”,可是一门大学问。专家须反复试验,挑选不同种类的沉水、挺水、浮水植物,配置出一个“最佳组合”,让它们来修复阳澄湖的生态。

  有了“水底森林”,阳澄湖蟹就能长得更膘肥体壮。水草能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使其水质清新,让蟹体质强壮。水草又是蟹的食物,也是蟹的天然饵料——螺蛳、鱼虾的寄居之处。这样,一条良性的天然生物链就形成了。

  据悉,用于海洋渔业资源调查的GPS系统,也将加盟阳澄湖调研。依靠卫星的“眼力”,阳澄湖的宏观生态格局会变得一目了然,为专家提供参考。

  阳澄湖蟹品质会更好

  水产大学还计划和当地合作,在阳澄湖边建立实验室,以便取样后第一时间做研究。根据协议,在研制出新的水质快速测定盒后,阳澄湖管委会和水产大学要“发动群众”,教蟹农使用这一工具,共同监测阳澄湖的水质,建立一个专业与群众相结合的水质监控网络。

  作为大闸蟹第一品牌的产地和苏州重要的水源地,阳澄湖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

  在这场变革中,上海科研人员将探寻阳澄湖蟹的生态养殖模式、阳澄湖生态系统的生物修复模式,并为环太湖中小型湖泊的生态修复提供示范。王武教授表示,传统的围网养殖容易造成水质的富营养化,并影响大闸蟹的品质;而发展生态养蟹,不但能让蟹长得更好,还可以改善水质,这就叫“以蟹改水,以蟹兴湖”,用科学求得蟹和水的和谐发展。

  专家们认为,让阳澄湖休养生息,有一小段时间蟹的产量会有所下降,但过不了多久,“青背、白肚、金脚、黄毛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将重振雄风,而且其规格会比现在更大,品质会比现在更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森林 数据 转化 可持续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