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资涨价农商俱损


  春耕时节,农活催人,但国内个别地方出现“备耕冷清、耕地撂荒”情景。“没肥料,怎么种”、“化肥太贵,买不起”,农民的这些抱怨,让人心中不是滋味。
  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直接、有力的惠农政策,其力度之大,农民受惠之多,为多年来少有,农民人均收入增幅也为近八年之最。
  然而,当广大农民被中央惠农政策所鼓舞,种地积极性空前高涨,准备在春耕季节大干一番之际,突然发现农资价格一天一个样,涨速之快、涨幅之高,令人望“肥”兴叹。
  农资涨幅究竟有多大?笔者查阅了近一年来全国各地农资价格信息发现,与去年同期相比,近期的农资价格确实在飞涨。在湖南,氮铵、钾肥、尿素、磷肥、复合肥等涨幅达10%至40%;在广西,碳铵、过磷酸钙、尿素、氯化钾等涨幅分别为38%、14%、22%和50%;在河北,各种农资价格涨幅几乎都在20%以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飞涨的农资价格,让农民苦不堪言。
  国家的惠农政策,就这样被飙升的价格“吃掉”了。“卖粮多得的钱,国家补助的钱,少交的税,加在一起还不抵涨价多”,农民也有一笔账。
  资涨伤“农”。有的农民买不起农资,只好让耕地撂荒;有的反复算投入产出账,越算越不合算,无奈之下再次扛起行李外出打工。
  资涨也伤“商”。农资价格上涨,与燃煤、天然气、油料等上游原材料价格以及运费上涨有关,水涨了,船怎能不高?即便如此涨价,仍有不少农资企业属于微利或亏损经营。此外,价格高,农民买不起,农资销量必然减少,零售环节也难以从中获得涨价利益。
  农资涨价没有赢家。稳定农资价格,事关国家“三农”政策,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因此,国家发改委3月18日作出部署,要集中时间和力量开展好化肥等农资价格检查,形成春耕期间对农资价格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应该说,采取强硬手段遏制农资涨价,维护农民利益,这一措施很及时。但是,如何保护农资企业利益?如何帮其化解不可抗拒的成本上涨因素?无利可图,也会使一些商家退出农资领域,一旦出现农资供不应求怎么办?
  如何限价、如何补贴、如何惠农、如何维护农资市场秩序,等等,诸多难题不是一纸通知、一个举报电话、一次拉网检查等“战役”能够解决的。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三农”问题远比计划经济时期复杂得多,对决策者的要求也高得多。这需要科学统筹,尤其在扶持农业政策上,不仅需要扶持终端,也要在农资等中间环节有配套政策,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使农资企业在合理效益范围内,保持农资价格的相对稳定。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农资流通环节监管,严厉打击“价外加价、价外收费、一货两款”等变相涨价的价格违法行为。只有如此,国家的惠农“礼包”才不至于轻易被涨价因素“吃光”。
  各级政府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保证农资供应、稳定农资价格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确保春耕期间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为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资价格 耕地 尿素 化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