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一年一度的春耕生产和农资涨价几乎形影相随


一年一度的春耕生产和农资涨价几乎形影相随。其突出特点是:每当粮价上涨,农资价格总是及时跟进,并受中间环节哄抬造成过快增长,从而引起农民不满、政府不安。

    去年春耕期间,记者在农村就听到了这样的民谣:“化肥涨价,农药提价,柴油没个正价。”今年春耕期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根据农民、商家和生产厂家的实际买卖价格,尿素等的出厂价竟比去年商家卖给农民的零售价还高。

    多年来,国家一直对尿素等主要农资实行“限价管制”,同时拿出专项资金补贴并给予税收、运输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让不少农民困惑的是:肥价为什么仍然像“见风就长的豌豆苗,一个劲儿地往上蹿”?

    冷静分析近几年的农资价格,人们可以感受到强大的市场压力,即能源原材料涨价和运力紧张拉升肥价。同时,两个中央一号文件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引发对农资的新一轮“强势需求”。

    在关注农资的周期性涨价现象时,记者注意到,我国尿素化肥类企业上市公司去年获得了超常业绩。已公布的2004年年报或有关业绩预增公告显示,这些尿素类上市公司基本上实现了60%或以上的净利润增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从春耕开始,农民一直在喊农资价格特别是化肥价格增长过快。

    这一增一减、一升一降的背后,其实大有深意。

    作为市场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几乎是企业的天性。面对农资市场旺盛的需求,农资企业首先想到的是赚取更多的钱,至于对限价销售的“行政要求”,企业的对策有两个:一是最大限度地索要政府补贴,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限价销售量”。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化肥厂绕开限价政策,与中间商地下交易,赚取市场利润。拿了政府补贴,又私下卖高价肥,这就不难理解一些化肥企业“业绩突出”了。

    新闻链接

    高价销售尿素 五家企业被曝光

    据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9日曝光了5起化肥生产企业违反国家化肥价格政策规定的价格违法案件。

    这5起化肥价格违法案件分别是:陕西省渭河煤化工集团公司销售尿素时,2004年6月至11月超过国家规定1540元/吨的出厂最高限价,2004年12月超过国家重新调整后的1650元/吨的出厂最高限价;内蒙古天野化工(集团)公司销售尿素时,超过国家规定1540元/吨的出厂最高限价;中石油宁夏化工销售分公司销售尿素时,2004年8月至11月超过国家规定1540元/吨的出厂最高限价;重庆建峰化工总厂采取多收运杂费的形式,变相提高尿素出厂价;四川泸天化(集团)公司销售部分尿素时,未提供服务而收取服务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尿素 化肥 农资价格 专项资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