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合作社融资的篱笆如何拆除?


合作社融资的篱笆如何拆除?    农村新报讯 记者徐思弘 通讯员张宝国 徐长兵

    合作社贷款融资一直游离在传统金融圈子之外,既难且贵。去年4月以来,我省选择枝江、大冶、仙桃等10个县市开展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为合作社发展注入金融“活水”。近日,记者赴仙桃、荆门等试点县市,探访各地做法与经验。

    “联合征信”让银行放心贷

    农民合作社“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的“出身”,常常让金融机构“望而却步”。如何给银行一个放心贷款的理由?仙桃市给合作社 “增信、立信”的做法,让人耳目一新。
    4月初,记者在仙桃市经管局的联网平台上看到,全市公安、税务、电力等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形成了集采集、评估、大数据分析、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征信系统。
    全市300多家合作社的“诚信账单”,轻轻一点,一目了然。银行经过数据分析,那些发展势头好、信誉度高的合作社,将是他们放贷的首选潜在客户。
    “因为连续两年经营业绩优良,提供了完善的财务记录、业绩展示,去年,我就顺利贷款300万元。”见到记者时,仙桃市静涛水产老板李清涛颇有些自豪地说。
    仙桃市经管局副局长杨贞林介绍:“通过分析数据,每个会员的经营盈亏、信用状况非常清楚。银行在审核过程中,尤其对纳税、诚信纪录‘不干净’的,会予以‘一票否决’。从某种程度上说,‘信誉’就等于钱。”
    仙桃洪渊泽水产养殖合作社理事长童国兵,带领220户农民从事鳝鱼养殖,规模达1.1万亩。每年冬春,合作社要大量采购鳝苗,流动资金成难题。去年,他通过农村合作金融也顺利获得300万元信用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在征信的基础上,省级财政为每个试点县市注入资本金3000万元,各试点县市财政配套注入2000万元以上,在合作银行设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账户,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并按1:10扩大授信额度。
    目前,全省十个试点县市均建立了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目前共计有2.4亿元县级财政资金存入基金专户。政府基金入驻,打消了银行的风险顾虑。省委农工部、省农办副主任陈宽宏说,自然灾害等极端因素造成的贷款损失,将由政府、银行、农合联等多方共同承担。
    抱团成立“农合联”,互相担保贷

    单个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势单力薄,时常被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组建联合会,组织抱成团,相当于合作社之间互相担保,给银行吃下“定心丸”。
    枝江信达农业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合作社。2008年成立,先后投资上千万元,进行土地流转、购买设备,服务面积2万余亩。
    合作社理事长李开梅坦言:贷款难,曾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拦路虎”。
    “加入了农合联,仅一个星期,200万元的流动贷款就办下来了。”今年春耕备耕,李开梅总算舒展了眉头。
    李开梅所说的“农合联”,指的是枝江市农民合作社联合会,由全市514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成。农合联理事长王建华介绍,农合联的职责,是为会员提供技术推广、金融创新、借贷担保、农业保险、产权交易等服务。
    从我省枝江传出的农合联贷款模式,目前在全省各地开花。各试点县市引导农业经营主体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会,建立省级和地方政府共同支持的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解决农业贷款缺少抵押物问题。
    目前,在仙桃、钟祥等地相继成立的农合联共吸纳会员1857家。通过农合联平台发放涉农贷款14.35亿元,初步破解了涉农贷款难、贷款贵和贷款慢难题。

    农合组织担保,让普通农民享普惠金融

    如果说合作社还有动辙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元的厂房设备,相比之下,分散的农户、回乡的农民工,他们的实力显得更加“薄弱”。
    小微企业、普通农户极少与现有银行体系发生信贷联系。没有抵押物、没有信用档案,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在他们身上显得更为突出。可以说,满足普通农民的金融需求,是农村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让底层、弱势群体能享受金融服务,是农村金融创新的“新境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连续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