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下一个财富的风口



    去年,胡坪村村民王桂香打算腾退名下一宗不常用的宅基地。在村委会协调下,因征地拆迁而无房的同村贫困村民,以8万元买下王桂香的宅地和农房。“我对转让价格满意,他也不用花十几万元盖新房了。”王桂香说,宅改政策很灵活,充分考虑到了农民利益。

    恢复了财富之母的本性

    2日,刘猴镇胡坪村莫家巷小区建设现场,工人们挥汗如雨。在村民吴昌财看来,小区水电设施齐全,还有小广场、卫生室、超市和幼儿园,孙子上学更方便。“整个小区规划面积120亩,届时可集中安置202户村民。”刘猴镇党委书记方军告诉记者,胡坪村依托胡坪现代农业公司的葛根产业园区,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引导农户退出多余和闲置的宅基地,并搬迁到莫家巷小区居住。
    宅改不仅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还拉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结合宅改,胡坪村推出了一些创新做法。“宅改+农业”,将6户村民腾退的宅基地复垦还田,增加耕地面积3.5亩,流转给胡坪公司种植葛根;“宅改+旅游”,将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的宅基地保留下来,改造成民宿,开拓观光休闲旅游。
    经济学家指出,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明晰产权后能够自由流动,再与劳动力、资本、科学技术相结合,就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宅改的初衷就是要提高农民获得感,通过这个基础,搭建更多平台,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结合更多方式方法开展创新。”宜城市市长严广超表示。
    宅基地有偿使用费怎么使用,也由农民说了算。流水镇黄冲村一次性收取村民3年宅基地有偿使用费19.5万元,这笔钱用在了公益事业上,修了一座文化广场,安装了48盏路灯,村庄环境大大改善。
    宅改释放出了诸多红利,但好戏还在后头。去年,中央又将农村土地征收改革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任务同时赋予宜城,宜城土地改革试点“一变三”。“这次入市的1.11亩集体用地,一下子拍出了45.2万元。”流水镇刘台村党支部书记赵永东说。今年4月,刘台村这宗地入市拍卖成交,敲响了我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第一槌”。紧接着,小河镇高康村两宗地以调整入市方式挂牌出让。目前,宜城已有32宗入市和9宗征收地块纳入年度计划。
    土地财富之母的本性,产生了撬动效应,创造越来越多的财富,这正是深化土地改革的初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葛根 耕地 饲料
上一篇 : 图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