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下一个财富的风口


下一个财富的风口    农村新报讯 记者肖敏通讯员何维国王辉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开宗明义: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而当下,城乡土地的价值认知却是冰火两重天,城市住宅用地寸土寸金,农村宅基地分文不值。这一价值定位,形成了另一个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农业用地紧张,保护耕地任务紧迫,一边是大量宅基地废弃闲置,一些村庄几近荒芜。
    2015年3月,宜城作为全国15个试点之一,开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破冰之旅。宅基地确权登记、宅基地有偿使用、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农房抵押贷款……一系列的改革举措相继推出。两年多过去了,38万宜城农民宅改做得怎么样了?8月初,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宅基地值钱了

    百米索桥飞架,潺潺河水漫流。2日,流水镇莺河村,一群远离城市喧嚣的游客,漫步在灰砖点缀的小路上。“15户村民退出多余的宅基地,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土地。”村支书辛家德介绍,村里借力宅改,盘活闲置宅基地,将几户老宅改造成了农家乐。
    莺河村,宜城农村宅基地改革典范之一。
    长期以来,宅基地面积超标、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已成为制约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瓶颈。2015年,宜城市调查摸底发现,全市农村10.66万户农民,有8.63万户宅基地占地超面积。
    正是因为宅基地不值钱,农民多圈多占,造成了闲置浪费。宅基地如何变为农民眼中的“香饽饽”?宜城多方探索解决之道。
    宜城市委书记郭静介绍,宅改涉及千家万户,是“书记工程”,500名干部进村入户宣传,收集上报5000多个典型问题。“书记工程”就要做得扎实有效,做得家喻户晓。
    宅地改革,首要之举在于确权登记。宜城成立不动产登记局,完成11.24万宗农村宅基地的地籍测量和权属调查,同步开展农民住房测量,现已发放“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3.6万本。
    多次研究过后,宜城提出“分段+调节”有偿使用的办法,推出超面积宅基地有偿使用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依据城区、副城区、集镇中心村与普通村的区别,按平方米划分1元到21元不等的基准价格。宅基地面积在湖北省法定200平方米以下的,不收费;超过200平方米的,分别按基准地价乘以不同系数收费。
    以刘猴镇胡坪村村民吴昌财为例,他家宅基地面积229平方米,全村户均宅基地面积243平方米,胡坪村基准地价为每平方米1元,村里确定超过200平方米的收费系数为0.5,超过全村户均面积部分缴费系数为1,因此他每年需要缴费14.5元。
    目前,全市已收取7.2万户农民的1207万元有偿使用费,有偿使用费“村收村支”,用于宅基地回购和公益事业。全市2500余户农民多渠道退出宅基地,节约用地7600亩。根据测算,宜城有望借宅改新增5万亩耕地,若全部复垦,按每亩2000元/年的收入计算,可增加收入1亿元。

    宅基地赚钱了

    “今年卖出第一批生猪,纯利润就有2万元。”去年,小河镇高庄村养殖户熊兴林以不动产权证为抵押,找宜城农商行贷款10万元,马上扩建猪舍,购买饲料。
    想当初,熊兴林眼瞅一栏栏的小猪仔越挤越多,想要扩建,但贷不到款,只有干着急。幸亏,这个“红本本”送来“及时雨”。熊兴林坦言,这样的宅基地改革,改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和熊兴林一样,宜城已有69户农民尝到了农房抵押贷款的甜头,他们从银行贷款948万元。中国人民银行宜城市支行行长王大钊介绍,全市农房总估值超过200亿元,经调查有20%至25%的农户有贷款需求,该行将在贷款额度、利率和期限上尽量向农民倾斜。
    随着改革推进,“沉睡的死资源”逐渐变成了“流动的活资产”。一方面,农民利用宅基地及农房抵押贷款,用于扩大生产规模,靠宅地“生钱”;另一方面,宅基地、农房进入市场,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
    宅基地资源投入市场,转化为流量的资本,农民就能以出让的方式获得利益。宜城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何海燕介绍,该市明确规定,城市规划区内的宅基地,全市农民都可交易;城市规划区外的宅基地,本镇农民可以参与交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葛根 耕地 饲料
上一篇 : 图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