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图文:喜看稻草变“金条”


图文:喜看稻草变“金条”——南漳县推进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侧记    农村新报讯 图为:南漳云丰农机合作社秸秆打捆现场。

    记者 肖敏 通讯员 邹召军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2015年来,全省农机部门纷纷行动,主动而为,推广各类机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探索多种机械化综合利用途径。
    即日起,本报推出“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的湖北实践”系列报道,集中展示荆门、荆州、孝感、南漳等地的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的成果及先进经验,敬请关注。

    巧用杠杆推动

    26日,南漳县九集镇方庙村的水稻田里,几台秸秆打捆一体机往来穿梭,车尾吐出一捆捆整齐密实的秸秆。“今年夏收期间,我们合作社共出动了10台打捆机,一季就收购秸秆1500吨。秋收秸秆种类更多,预计将收购秸秆5000吨以上,仅秸秆回收一项,合作社年可增收40多万元,为农民增收130多万元。”该县云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兴飞介绍。
    刘兴飞受益于湖北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该县农机化办主任余允坤介绍,南漳充分利用试点项目这个杠杆,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方式,严格遴选服务组织,落实项目运行机制,强化项目监督管理,推动秸秆综合利用。
    此外,该县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项目机械实施叠加补贴,即项目机械在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另行实施一定比例的项目资金补助。
    现在,秸秆有了出路,农民不仅不焚烧秸秆,还千方百计地利用秸秆生财。

    科学实施拉动

    “秸秆虽小,但利用空间巨大。”在九集镇方集村,村支书方遵同告诉记者,全村耕地面积3000多亩,配置打捆机3台,两季可打捆秸秆2000多吨,全部按200元一吨的价格就近卖给合作社,可为农民增收40多万元。
    在秸秆离田环节,方遵同做过对比,两个人配合手工收秸秆,一天累死也只能收5亩,而用打捆机一个小时就能搞定。现在,方集村农作物秸秆全部离田回收,做成了有机肥料,村民当起“甩手掌柜”,企业还捡了“便宜”。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富工程。南漳县重点落实“五定”措施,拉动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即定范围,定秸秆收储合作社的作业范围,机械辐射范围;定机具,打捆农机装备以合作社购买为主,1000亩配备一台;定协议,合作社与村或农户签订作业协议;定补贴,除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外,对项目机械实行一定比例的叠加补贴;定规矩,所有项目机械,包括农户自行购买的机械,围绕项目运作。
    数据显示,南漳县年利用秸秆23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其中,秸秆粉碎还田18万吨,占总量的78%;打捆收储综合利用5万吨,占总量的22%

    建设龙头联动

    秸秆禁烧只能治标,把秸秆充分利用起来,变废为宝才能治本。
    南漳县农机化办在考察秸秆资源、建设条件、合作社实力、覆盖半径以及参与热情的前提下,全县范围内拟定重点建设秸秆收储及利用龙头企业8家。同时,改造升级县内一家有机肥生产企业——南漳锦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满足全县回收秸秆利用需要,实现收储、加工升值一条龙。现在,锦阳科技年消化秸秆能力达10万吨,生产的“襄农春”牌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测土配方肥、育苗基质肥四大系列产品供不应求。
    不仅是企业,合作社也尝到了甜头。南漳县惠平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传平介绍,他们兴建了1100平方米的仓储库及3558平方米的露天秸秆堆放场地,年可回收利用秸秆8000吨,生产有机肥1000吨,不仅可以满足自身育秧需求,还可向外出售。
    肥料化、基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多途径的秸秆综合利用,让昔日没人要的稻草变成了“金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综合利用 农民增收 农业生产 强化
上一篇 : 福彩公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