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薄地唱大戏——神农架青树村发展林下经济脱贫记 农村新报讯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陈劲 通讯员 唐悦
“97户贫困户全部脱了贫,这是我们村去年最大的喜事!”近日,神农架大九湖镇青树村党支部书记狄棉奎高兴地告诉记者。这个喜讯,他已经说过了无数遍,但再次说起,他依旧声音洪亮,喜形于色。
狄棉奎哪来这足的兴奋劲?用他的话说,穷了几辈子,都快穷习惯了,要不是党的政策好,扶贫工作队帮他们把特色产业搞起来了,还不知道要穷到什么时候。“青树村海拔高、地势陡,分散居住着157户、60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50人。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土豆等杂粮养家糊口,2014年,人均收入只有1700多元。”回忆起当年的情况,狄棉奎直摇头。
2015年,林区气象局、林区建行组成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扶贫队员和村干部经过反复调研后发现,村民的土地不少,但分散在林下;林特资源丰富,但基本没开发。“要想带领贫困户脱贫,必须扬长避短,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扶贫工作队员张阳修说,他们研究决定,引导村民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魔芋、中药材等市场需求大的经济作物,并发展林下畜禽养殖。
起初,村民有顾虑,不敢种。扶贫工作队和村里便让有种植意愿的村民做示范。“政府给了我2000元启动资金,还联系附近红坪镇的药材种植大户庄飞免费教我种植白芨、川乌的技术,回收我种的药材。”80岁的黄玉成高兴地说,买种子、种植、销售都不愁,只用好好种,肯定能赚钱。
老黄的转型,触动了其他人。村里乘势追击,用足用好林区产业奖补政策(生猪每头补400元、牛羊每头(只)补200元、蜜蜂每箱补100元、药材每亩补800元等),很多贫困户开始由心动变为行动。“种得好,还要卖得俏。”狄棉奎说,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因素制约,村民种植的农产品往往优质低价,如果不解决销路问题,光靠奖补政策不管用。
为了帮助村民拔除这个痛点,扶贫工作队联系到九湖镇云间公司等企业,负责保护价收购村民种植的农产品,大大激发了村民的种养殖积极性。截至2017年底,村里已发展药材150亩,扶持2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10户、50只以上养羊大户8户、300羽以上养鸡大户5户、50箱养蜂大户10户,人均增收达700元至800元。
脱贫之后,如何致富?已经成了青树村的新课题。
张阳修说,要稳定脱贫成果,实现共同致富,还得在产业上下功夫。目前,青树村的种养殖业分布零散,规模化程度不高,没有市场话语权,抗风险能力较弱。下一步,将发展1-2个村级实体,带领村民充分挖掘村里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33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