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杨林堂鼓板眼多


杨林堂鼓板眼多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胡胜芳 通讯员黄善君 余芳菲

    8月23日,秭归县杨林桥镇响水洞村热闹非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林堂鼓”班子成员齐齐上场,敲锣打鼓为10个道德模范挨家挨户送匾额。看上去精神抖擞的班子成员们年龄都超60岁,高龄者已有83岁了。
    80岁的王洪武老人自豪地告诉农村新报全媒记者,“我们响水洞村有近230人会跳堂鼓、会乐器,杨林堂鼓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小学还专门开设了这门课。”
    距今有630年历史的杨林堂鼓属于省级民间文化抢救保护项目,由古代宫廷音乐与杨林吹打乐结合演变而成,有36调72曲牌。作为当地群众文化,它在舞台上呈现,也已深深融入民众生活。在杨林桥镇金竹园、响水洞村一带,结婚拜堂、添丁喜酒、祝寿
    上梁、参军考学,但
    凡有喜事就有杨林
    堂鼓庆贺。在秭归县丧事做斋、出殡送葬更离不开杨林堂鼓。“杨林堂鼓曾创造了连打5夜不重复调子的记录。”王洪武笑着说。
    艺人们来到响水洞村广场,现场为记者表演了部分绝技:2人合奏,你吹我按调,我吹你按调的“双龙抱珠”;3人吹2个唢呐,中间的艺人同时按2个唢吶的“凤凰展翅”;一张嘴吹2个唢呐,吹唢呐的人按别人的唢呐的“一条龙绝技”……艺人们都是一人多能,能打击乐,会吹花腔唢呐、长号,人人可唱杨林高腔。“一双手按2个唢呐,需要高度默契,我们最多时表演过9人组合的一条龙。”王洪武说。
    寒冬腊月、正月、二月等农闲时节是堂鼓班子最忙禄的时刻,“从正月开始,到三月种玉米时都没时间回家干活。”
    杨林桥镇文广中心主任谭奎告诉记者,杨林堂鼓多次在秭归县民间艺术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现在更是越走越远。今年6月18日端午节,在黄冈黄梅戏大剧院交流时,杨林堂鼓的惊艳演出,让观众叹为观止;在武汉音乐学院,杨林堂鼓是必须到场的原生态演出,一年一度的大小端午节都有它的身影;央视3、7台多次专访过杨林堂鼓。“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传承。”杨林堂鼓20位传承人年龄都在60岁以上,去年年初开始,堂鼓传人秦士坤每月安排10天时间到小学培养堂鼓传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重复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