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图文:特色创建结硕果高山行路不再难


图文:特色创建结硕果高山行路不再难——巴东县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纪实    图为:农村路网四通八达。 唐传义 摄
    图为:妈妈乘车归来 向国轩 摄
    图为:安全、畅通巴野线
    图为:山高路更远 唐传义 摄

    地处我省西南部的巴东县,群山绵延,沟壑纵横,长江、清江自西向东将其横截为三段,“开门见山”是巴东农村的真实写照,曾几何时人们感叹:巴东行路难,难于上青天!
    近年,巴东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创建,交通部门奋力拼搏,建成一条条交通扶贫路、特色产业路、生态文明路,农村运输畅通、便捷,特色创建硕果累累,获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
    而今,巴东农村公路总里程达7200公里,路网干支相连、循环对接,巴东行路不再难!

    交通扶贫 拓宽农民致富路

    “8月11日葡萄节,那场面真叫火!”官渡口镇西溪坝村党支部书记伍先义说起当天的情景心情依然难平。
    西溪坝村526户17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8户,已脱贫170户。过去路窄、路破,通行困难,没人进村,2016年,交通部门投资对17公里村道改扩建,村里280亩葡萄园,引来附近巫山、巴东、秭归等地市民结伴前来采摘,每亩收入达2万元,葡萄节当日,村里6户农家乐爆满,一家副食店光水销售就达5000元。“2019年全村贫困户可脱贫。”伍先义信心十足。
    近年来,巴东交通部门大力实施交通扶贫,以大投入推动大建设、大项目推进大发展思路,建成了以官渡口镇官万线等为代表的联网成环线路,逐步形成干支相连、由小循环到大循环的路网格局,切实解决了“通而不畅”的难题。
    地处海拔1200米的边连坪村,是该县、也是我省西南最偏远行政村,全村6个村民小组282户947人,散居在大山间,半数以上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巴东重点贫困村。“过去一条泥土路,没有安全设施,货物靠骡子运输,每年都有死人的事发生。”巴东县农路局副局长、村第一书记陈朝华介绍。
    2015年,交通部门成立脱贫攻坚“尖刀班”,先后投资300万元,改扩建通村水泥路11.8公里,配套安防设施,现在每天有两趟客车进出山里,到40公里外集镇,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为1小时,全村脱贫加速,已种植猕猴桃200亩。“我还想利用这里的偏远、险峻搞户外旅游。”边连坪村34岁党支部书记向斌言语间掩饰不住内心创业激情。
    截止2018年4月,巴东县已下达农村公路建设计划2300公里,计划投资10亿元,开展交通扶贫补短板,推进路基、路面、错车台、桥涵、绿化和标志牌“七个达标”升级改造;投入1.3亿元实施70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服务产业,乡村振兴添活力

    把“四好农村路”创建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巴东交通服务特色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
    茶店子镇巴人河,是北纬30度线上最富神奇色彩的河谷之一,原始迷人,平均海拔1000米,年均气温13度,被誉为“清凉之谷”。
    通往河谷景区的9.42公里路,地质条件复杂,坡陡弯急,俗称“十八弯”,原路窄、无安防设施,游客望而却步,日接待量仅150人。
    2015年,为推动巴人河旅游产业,巴东县投资2100多万元升级道路,如今,4.5米的沥青路,全程安装安全生命防护设施,建起观景台,道路两侧的银杏树、各类花草、观赏石赏心悦目,成为一条优美的生态旅游公路,2016年以来,月游客量达3万人,给沿途6个行政村12000多农民致富注入了活力,通行及货物运输安全便捷,经济迅速升温。“原来沿路耕地满是玉米、土豆,现在都改种枇杷、李子、葡萄等水果,卖给游客,农民收入翻了几番。”茶店子镇交通城建环保服务中心主任谭明彦说。
    在创建中,巴东县着力打造了一批与廪君文化三里城、邓玉麟将军故里、“绝壁天河”红色旅游相融合的黄三线和巴人河景区产业路、示范线,建设了以官火线关口黄金梨、火边线葡萄观光园、桂边线万流脆李、官万线无核锁椪柑和伦晚为大循环城郊生态农业经济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葡萄 绿化 耕地 猕猴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