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浠水村支书袁志军捐资400万元“办文化”


浠水村支书袁志军捐资400万元“办文化”    农村新报讯(记者胡胜芳、吕博林、通讯员郭斯、冯小华、方俊)“这些老器物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男耕女织’的农耕文化,和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电影院、乡村大舞台一样,让人感受到村里有了文化味。”9月12日,武汉游客李霞在浠水县经济开发区芦河村“乡愁馆”里,用手机拍摄踩舂槌、推石碾等各种老农具,感叹地说。
    “乡愁馆”位于村中间三面环山的凹地,由农家四合院改造而成,房前挂满玉米、辣椒,房内摆放有织布机、碾谷机、水车、升斗等传统农具。
    随行的县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王杨茂告诉农村新报全媒记者,芦河村共有1400多村民,自从村支书袁志军上任以来,村里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捐资修桥修路外,袁志军还十分重视村里文化阵地建设,捐资400万元建起了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电影院、乡村大舞台和“乡愁馆”。文化广场占地1300多平方米,有篮球场、兵乓球台和各种健身器材,一到傍晚就有许多村民前来跳舞;农家书屋现有各类藏书近5000册;电影院有座位352个,每月都免费放映几场电影;乡村大舞台也十分热闹,村民们经常吹拉弹唱,自娱自乐,有时还请县里的剧团来演出。村民的文化生活丰富许多,都很感谢袁志军。
    袁志军早年在武汉打拼,后组建公司从事建筑建材、园林绿化经营,2014年被选为芦河村党支部书记。
    “村里会定期请县楚剧团的老师来给喜欢唱楚剧的村民讲解楚剧,有时也请县里农业专家来办培训班,传授种养殖技术。”袁志军笑着补充说,现在村里很少有人打麻将了,扯皮拉筋的事也比以往少多了。
    “芦河村的乡村文化建设是全县的一个缩影。”浠水县委宣传部部长黎爱华说,近年来,全县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化活动惠及城乡,每到文化周、广场舞大赛、民歌民舞展演活动时总是“万人空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辣椒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