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暴雨后加强番茄早晚疫病的防治


  暴雨会对番茄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要及时开展相关病虫的防治。

  病害的症状

  1.晚疫病的症状

  晚疫病是番茄的毁灭性病害,具有蔓延迅速的特点,短时间内即可扩展至全棚导致提早拉秧。叶、茎、果均可受害,以叶片和青果受害严重。幼苗发病一般先从叶片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而后向茎扩展,近叶柄处呈黑褐色腐烂,随病情发展,幼茎基部水渍状缢缩,植株萎蔫折倒,潮湿时病部生白色霉层。成株期发病多从下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开始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似水烫),逐渐变为褐色,潮湿时叶背病、健交界处生白色霉层。茎上病斑为褐色或黑褐色水渍状,稍凹陷,潮湿时产生白霉。果实病斑最初油渍状暗绿色,逐渐变为暗褐至棕褐(黄)色,病斑云纹状,硬化,潮湿时产生白霉。低温高湿利于发生与蔓延, 发病最适宜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95%以上。

  2.早疫病的症状

  番茄早疫病主要在秋季露地发生,保护地也时有发生,一般病株率30%~50%,严重时100%发病,部分枝叶因病坏死,影响番茄产量。此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侵染叶柄、分枝和茎秆。叶片染病,初形成褐色坏死小点,以后发展成近圆形褐色同心轮纹坏死斑,边缘黄绿色,多个病斑互相连接致叶片变黄坏死。叶柄、分枝和茎秆染病,多形成椭圆形至不规则性褐色坏死斑,明显凹陷,常具有同心轮纹,表面粗糙,易从病部折断。空气潮湿,病部表面均产生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适宜温度20℃~23℃,相对湿度,80% 以上。

  3.叶霉病的症状

  叶霉病发病重时可造成叶片干枯、减产。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和果,但田间很难见到。发病后叶面出现不规则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叶背病斑上长出初为灰白色,逐渐变为棕褐色或黑褐色绒状霉层,严重时病斑正面也可长出霉层,病叶干枯卷曲,严重时,叶片上多个病斑互相连接致叶片卷曲坏死,最终全株枯死。发病适宜条件为温度20℃~25℃, 相对湿度90%以上。保护地温暖高湿,或遇连阴雨天,光照较弱亦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

  识别要点

  1.易与其他病害混淆

  (1)叶片发病:有时叶片晚疫病病斑从叶尖呈V字型,或条件不适宜时病部干枯,见不到霉层,在单纯叶片发病时易与灰霉病混淆,可从有无轮纹,叶柄是否发病、发病时期区分。晚疫病病斑一般无轮纹,灰霉病病斑多见轮纹;晚疫病易上叶柄,灰霉病在叶柄较少发生,灰霉病低温季节易发病。

  (2)果实发病:易与条斑病毒病、绵疫病混淆,但条斑病毒果整个果实呈明显凸凹不平的畸形,绵疫病病果的病斑无云雾状斑纹,较软化。除症状差异外,可利用晚疫病发生的气候条件与条斑病毒病、绵疫病有明显差异区分。

  (3)叶霉病与煤霉病症状相似,差别不明显,只是直观看煤霉病霉层更深些,易让人感觉是同一种病,应通过镜检,明确病原,进行准确识别。

  2.易与生理病害混淆

  单纯叶片发病时造成的叶片干枯易与肥害混淆。晚疫病由下部叶片开始发生,施肥不当导致的肥害也是由下部叶片开始发生,但全田分布均匀。根据症状、田间分布、有无扩散传染性、气候条件及询问种植户施肥情况区分。

  3.有时因环境条件出现特殊表现

  番茄晚疫病环境条件特别适宜时发病迅速,叶片无明显病斑,但出现明显白霉;叶霉病造成的叶片黄化、干枯、叶背病斑易与肥害混淆,应根据症状分布、有无霉状物、栽培季节及症状发生前后的气温、施肥种类及用量、肥料是否腐熟及使用时的气温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必要时进行室内镜检。

  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整株打杈,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暴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水淹植株。

  3.遇高温时及时进行通风降温,光照过强或外界温度过高时,应采取遮阳网等措施降低棚内温度。

  4.采用漫灌的棚室需注意浇水后及时中耕,以保障植株根系周围土壤通透性,促进植株生长。同时,避免棚室内部积水。

  5.及时摘除田间病叶和病果,特别是中下部叶片及1穗果,病叶及病果应用塑料袋集中清除棚外,以免造成病害再侵染。

  6.注意增施叶面微肥,以提升抗病能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番茄 坏死 疫病 喷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