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预警:今年小麦将面临重大病虫危害(附权威防治方案)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会商分析,预测2017年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6亿亩次。其中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南部麦区将偏重以上流行,条锈病在鄂西北、汉江两岸、河南南部、西北和西南局部麦区有重发生的风险,穗期蚜虫在华北和黄淮北部麦区有大发生的可能。为有效控制小麦重大病虫危害,确保小麦稳产增收,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点防控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蚜虫、吸浆虫、麦蜘蛛等“三病三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37%以上,高产创建示范片实现统防统治全覆盖,综合防治效果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化学农药使用量明显降低。

  二.防控策略

  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治理、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绿色防控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应急处置与持续治理相结合,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的防控策略,对重点地区、关键阶段的重大病虫,实施科学防控,确保小麦产量和品质安全。推广绿色防控,注重用药安全,实现农药减量控害。

  三.防控措施

  (一)分区防控重点

  1.华北麦区。主要包括除东北、西北以外的部分北部冬麦区,即河北省长城以南,山西省中部和东南部,北京、天津两市。其中,山西、河北中南部麦区以麦蚜、麦蜘蛛、吸浆虫为主,兼顾条锈病、赤霉病;其他麦区以麦蚜、吸浆虫为主,兼顾麦蜘蛛、叶锈病。

  2.黄淮麦区。主要包括山东省全部,河南省大部,河北省中南部,江苏及安徽两省淮北地区,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山西省西南部等。以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麦蚜、吸浆虫、麦蜘蛛为主,兼顾叶锈病、粘虫。

  3.长江中下游麦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各省大部,上海市、浙江全部以及河南省信阳地区。以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麦蚜为重点,兼顾麦蜘蛛。

  4.西北麦区。主要包括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及青海省东部部分地区。以小麦条锈病、吸浆虫为主,兼顾小麦白粉病、麦蚜、麦蜘蛛。

  5.西南麦区。包括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大部,陕西省南部,甘肃省东南部以及湖北西部。以小麦条锈病、白粉病为主,兼顾小麦赤霉病、麦蚜和麦蜘蛛。

  (二)不同生育期主攻对象

  要根据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明确主攻对象,统筹兼顾,进行混合用药,综合防治。小麦返青拔节期应以防治纹枯病、条锈病、茎基腐病为重点,挑治苗期蚜虫、白粉病和麦蜘蛛。抽穗扬花期以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和吸浆虫为主,兼顾叶锈病、白粉病。后期加强麦蚜防控,实施综合用药,达到一喷多效。小麦生长全过程,严密监测和及时防治小麦条锈病,防止大面积流行危害。

  1.小麦赤霉病。长江中下游和黄淮等常年病害流行区,要在加强健身栽培的基础上,把握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时期,见花打药,主动预防,遏制病害流行。对高感品种,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如天气预报未来2天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首次施药时间应提前至破口抽穗期。药剂品种可选用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多菌灵、福美双、甲基硫菌灵、烯肟·多菌灵、烯肟·戊唑醇、肟菌·戊唑醇、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腊芽菌等,要用足药液量,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如遇病害严重流行,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需隔5~7天再喷药1~2次,以确保控制效果。对多菌灵产生高水平抗性地区,应停止使用苯丙咪唑类药剂,提倡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赤霉病偶发区,可结合其它病虫防治,在抽穗扬花期实行兼治。

  2.小麦条锈病。加强病情监测,实施分区防治。西南、汉水流域和河南南部、甘肃陇南等主要冬繁区,要封锁发病田块,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预防措施,减少菌源外传,阻止向黄淮和华北麦区扩散蔓延,减轻晚熟冬麦及春麦区流行风险。黄淮春季流行区,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防治策略,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并且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已唑醇、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烯肟·戊唑醇等。

  3.小麦纹枯病和白粉病。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当纹枯病病株率达10%左右时,进行喷雾防治。药剂可选用戊唑醇、丙环唑、烯唑醇、井冈霉素A(选用高含量制剂)、多抗霉素、木霉菌、井冈·蜡芽菌等。当白粉病病叶率达到10%时进行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咪鲜胺、醚菌酯、烯肟菌胺等。严重发生田,应隔7~10天再喷1次。要用足药液量,对准基部,均匀喷透,提高防治效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条锈病 白粉病 小麦赤霉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