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当前,正是水稻螟虫危害的高发时节,由于这类钻蛀性害虫危害隐蔽,应该更换产品来防治水稻上的螟虫,选用内吸传导性杀虫剂来防治,效果显著。
    水稻螟虫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等,都能钻蛀稻株为害,引起水稻枯鞘、枯心苗、枯孕穗、白穗等症状,但三者在形态特征和发生危害规律上有较大差异。
    形态特征差异二化螟,通常有6龄,也有5龄和7龄。体色淡褐色,2龄以上幼虫体背有暗褐色纵线5条。三化螟初孵时灰黑色,胸腹部交界处有一白色环;老熟时头淡黄褐色,虫体淡黄绿色或黄白色,体背有一条半透明的纵线,前胸背部后缘有一对新月形斑。从3龄起背部中线清晰可见。大螟老熟幼虫虫体粗壮,头红褐色,腹部淡黄色,背面紫红色,体背无纵线。
    螟虫的危害症状也有差异。二化螟幼虫钻蛀水稻的能力比三化螟强,从秧苗期到水稻乳熟期均可钻蛀危害,蛀孔外虫粪较少且干,茎内虫粪多,黄色。蚁螟孵化后,先群集在叶鞘内危害,蛀食叶鞘内部组织。l个叶鞘内有虫几头到百余头,被害叶鞘呈水渍状枯黄,幼虫2龄以后才咬断稻心造成枯心苗。三化螟仅取食叶鞘幼嫩的白色组织或茎秆内壁,基本上不吃有叶绿素的部分;蚁螟蛀入后大量取食前,先在叶鞘和茎节间适当部位作环状切断。把大部分维管束咬断,切口整齐,幼虫在断环上部取食;受害稻株蛀孔外无虫粪,茎内有白色细粒虫粪;断环形成后水分和养分不能流通,稻株几天内就表现出青枯或白穗等被害状。大螟初孵幼虫在叶鞘内群居取食,幼虫蛀食不过节,一节食尽即爬出转株危害,蛀孔较大,并有大量虫粪排出孔外;在田间危害的特点是靠近田埂边的水稻上虫口密度最大,危害严重,稻田中央虫口密度相对少一些。
    危害水稻的螟虫虫体较大,蛀孔外有大量虫粪,因此可以初步判断水稻是受到了大螟危害。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毒死蜱是防治水稻螟虫的常用药。但这些药没有内吸传导性,在螟虫钻蛀危害前施用有较好防治,钻蛀危害后防治效果较差。与二化螟、三化螟相比,大螟各代成虫和幼虫发生往往没有明显的高峰期,发生期较长,给用药防治带来困难,使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等持效期长、具有内吸传导性的杀虫剂,更有利于控制这类害虫。  (方圆)

                                                                (责任编辑:王玉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大螟 三化螟 二化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