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潘金莲的“农药秀”


开栏的话:由本报主办、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农药学分会支持、山东京蓬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农药的故事》专栏,本期开始和大家见面了!本专栏暂定每两周一期,每期一文,每文约1200字。文章体裁不限,行文力求深入浅出,富含新意,兼顾科学性和趣味性。

本专栏宗旨是提高作者和读者的农药科技素质。农药是复杂的边缘科学,而且发展很快。作为农药工作者或农药使用者,我们既要掌握农药的基本规律,又要与时俱进地跟上农药成长的脉动。专栏内容暂定包括农药基础知识,夯实根基;农药热点讨论,答疑解惑;农药历史回顾,温故知新。欢迎从事农药研究、生产、贸易、应用、管理、教学的同仁来稿,欢迎读者们多提出要求、意见和建议。大家共同努力,把专栏坚持下去,而且越办越好,让这个小园地在我国农药事业中发挥大作用!

提起潘金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其谋害亲夫而为大家所不齿,她一生中最大的过错就与农药有密切关系。《水浒传》第二十五回“潘金莲药鸩武大郎”写到西门庆与潘金莲用毒药砒霜谋害了武大郎。除了《水浒传》之外,法国小说《包法利夫人》的主人公艾玛也是服用砒霜自杀身亡。近年的研究发现,清代光绪皇帝也是砒霜中毒而死,砒霜投毒的手法在其他一些小说中也经常出现。可大家想过没有,当时为何那么容易找到砒霜下毒呢?

砒霜,学名三氧化二砷(AS2O3),无臭无味,外观为白色霜状粉末,极易被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吸收,是我国古代防治农业害虫的重要杀虫剂,因此广泛使用,容易获得,当然也就成为投毒首选毒物。《天工开物》记载“凡烧砒时,立者必于上风十余丈外,下风所近,草木皆死。烧砒之人经两载即改徙,否则须发尽落。此物生人食过分厘立死。然每岁千万金钱速售不滞者,以晋地菽麦必用拌种,且驱田中黄鼠害,宁、绍郡稻田必用蘸秧根,则丰收也。不然火药与染铜需用能几何哉!”以上记载说明,虽然当时人们也认识到砒霜的剧毒,但因其能有效防治害虫,所以得到普遍应用。

实际上,人类使用农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之前,人类就开始使用农药防治农业害虫的危害。古希腊诗人荷马曾提出用燃烧的硫磺作为熏蒸剂,古罗马的Guius Plinicus曾提到用砷作杀虫剂。在15世纪,诸如砷、汞、铅等有毒化学物质就被用在农业生产上杀灭害虫。在17世纪,人们从烟草中提取尼古丁用作杀虫剂。

以上历史故事说明,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并不是现代农业的无中生有,而是从古至今农民与农作物病虫害斗争的必然选择。只是在古代农业中,人们科学知识贫乏,只能使用毒性大、对哺乳动物高毒的毒药来防治害虫;随着人类科学知识的迅速发展和农药学家的努力,一大批作用机理新型、低毒微毒、环境友好的农药在农业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农药的概念早已发生了重大转变,已经从“广谱、杀死”转变为“特异、调控”上来。读者千万不要担心现在的农药是否还如砒霜一般,因为这类毒性大的农药早已经被抛弃,早已不再使用。

近年来,农药似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导致不少人“谈药色变”,农药一时间成为食品安全的拦路虎、绊脚石,全社会都在谈农药残留,痛骂农药,更是让一个似是而非的流言“农民自己吃的蔬菜不用农药,卖到市场的蔬菜才用农药”迅速在全国流传,新闻媒体更是对农药使用穷追猛打,深入农田的目的不是帮助农户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不是指导农户科学使用农药,而是精心查找农药废弃包装物,通过农药包装物就想当然地推断该地块生产的蔬菜、果品不安全。

农药不是“潘多拉的盒子”,农药是人类在长期与农作物病虫害斗争过程中积累的科学技术知识的结晶,是人类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保护神。就像我们人类在生病时离不开医药一样,农业生产中防治病虫害也离不开农药。

当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研究开发出很多高效、低毒的农药,大部分农药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实际比我们日常所食的食盐还要低,以后将逐步介绍,公众不必对农药过分担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砒霜 蔬菜 杀虫剂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