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中国农科院集成8项关键技术 夏玉米单产突破1000公斤


  本网讯  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举办的“玉米高产高效综合技术模式研究”示范现场会上传来喜讯,由该院相关研究所联合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及农 民合作社开展的玉米高产高效技术集成攻关研究与示范推广取得重大进展。经专家测产表明,该示范区超高产攻关模式示范田,亩产突破1000公斤大关,增收达 到800元,有望在黄淮海地区实现大面积“玉米吨粮田”的目标。

  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副院长吴孔明,院党组成员、人事局局长魏琦,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潘文博、种子局副局长马淑萍、科教司副巡视员杨礼 胜等,集中观摩了玉米增产增效综合技术模式示范现场,听取了项目组专家对相关配套核心技术的讲解,对玉米高产高效技术集成攻关取得的重大进展给予高度评 价。陈萌山高兴地说,“农机农艺八配套,科学播种六融合”技术模式有创新,操作方便,增产效果明显,很受农民欢迎。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

  “当前,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刚性增长,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没有潜力,增加化肥投入又受到环境和成本的抑制,依靠资源驱动的传统粮食生产体系难以为 继。新形势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依靠创新驱动发展。”陈萌山分析道,“在目前粮食单产基数较高的情况下,如果只依靠一个品 种,某一单项技术,连续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单产是不现实的。在发展现代农业的情况下,必须更加重视技术集成、协同攻关,建立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中国农科院从2013年开始启动实施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以促进粮食增产增收为重点,以“增产 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为基本要求,以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综合支撑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和技术发展需求, 结合全院实际情况,通过与全国农业科研、推广单位大联合、大协作,构建成熟配套的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技术生产模式,为全国粮食稳定增产提供技术保障。

  陈萌山介绍说,中国农科院启动粮食增产增效模式研究示范,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突出需要:第一,体现了科技支撑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需要。落实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粮食问题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高起点上实现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科技必须走在生产的前面,中国农科院要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储备,不断支撑粮 食增产;第二,体现了中国农科院作为国家队的使命和责任。中国农科院要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带领中国农业科研率先进入世界先进行 列,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科技服务;第三,体现了贯彻农业部高产创建工作部署的需要。中国农科院在加强技术创新的同时,还要做好技 术集成和推广工作,更好地挖掘科技潜力,探索适应农业生产现实要求的技术模式与发展路线,为农业部持续开展高产创建提供技术储备。

集成8项关键核心技术 实现玉米种植增产增效

  据吴孔明介绍,中国农科院在黄淮海主产区的山东德州、安徽阜阳和东北主产区的内蒙古通辽等地,共建立了5个千亩以上面积的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模式 攻关示范方。其中,在德州武城县开展的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示范,集成组装了两套技术模式:一套是“超高产攻关模式”,即“农机农艺八配套、科学播种六融 合”;另一套是“大面积生产模式”,即“农机农艺六配套、科学播种六融合”。

  在德州武城县武城镇千亩玉米示范区观摩现场,项目组专家一一介绍了良种包衣、科学播种、叶面施肥、统防统治、化控防倒、辅助授粉、适时晚收、全 程机械化等8项配套核心技术以及科学播种“抢时、灭茬(贴茬)、宽窄行、测土配方、三位施肥(条深松免耕多层施肥)、密植播种”等6项技术措施融合的应用 效果。

  

  经专家测产,该示范区的10亩超高产攻关模式示范田,今年玉米亩产达到1056公斤,比常规生产增产300-400公斤;1000亩生产示范田,亩产达到850公斤,比常规生产增产150-200公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粮食 品种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