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创新步入快车道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最终还是靠科技。”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省不等不靠,及时找准农业科研定位,改善研发基础条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式发展战略――

  为了走出一条科技引领支撑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之路,为了实现不扩大耕地面积利用内涵挖潜持续增产的科学发展目标,近年来,我省不等不靠,及时明确农业科研定位,通过政策支持、组织保障、资金支持和环境保障,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不断加大良种化工程实施力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式发展,全力提升农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使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08年的54%提高到目前的60.5%,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找准农业科研定位 激发科技创新源动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锁定农业科技创新,被誉为是“农业科技战线的春风”。

  其实在我省,“农业科技战线的春风”早在9年前就已吹起。2003年,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科研的公益性质,定位在服务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上,同时,将省农科院的经费拨付形式由差额拨款变为全额拨款,彻底扭转了持续多年的“科研人员自收自支、自己养活自己”的尴尬局面,随后又出台了职称晋升改革配套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全院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创业激情。省农科院还进一步深化农业科研机构改革,使科技人员纷纷走出高楼深院,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零距离接触,不断从生产中获取科研灵感,按照生产需要选择课题,及时匡正科研方向。

  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省农科院及时对全院机构特点、研究方向和科研重点进行重新梳理,制定“增、并、转、撤”总体规划。根据科技创新、服务“三农”以及广大农民对公共服务的迫切需要,新设畜牧研究所、草业研究所、农村能源研究所、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食品加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根据黑龙江农业生态区域特点,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东部山区半山区、三江平原、中部粮食主产区、北部麦豆主产区整合成立了大庆分院、齐齐哈尔分院、牡丹江分院、佳木斯分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绥化分院、黑河分院、克山分院和五常水稻研究所。

  改革后的机构体系,既强化了区域综合科技创新服务功能,又充分体现了省农科院整体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的公益性质,充分地发挥了省农科院在全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引领作用。如今,省农科院70%以上的课题思路都来源于农业生产一线;先后育成推广农作物新品种376个,使全省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两次,有力支持了全省粮食生产“八连增”。

  科研活力迸发的不仅仅是省农科院,全省农业科技战线都紧紧围绕生产强力攻关。

  东北农业大学的“动物疾病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大豆关键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整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系列水稻宽窄行插秧机机构创新、优化模拟与产业化研究”及“移栽机现代设计平台建设与应用”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改善研发基础条件 着力提高科技创新力

  农业科研需要大量经费投入。在这方面,我省毫不吝啬,坚持大投入大发展,多方筹资、多渠道投入。省级财政每年投入5000万元农业科技推广资金,开展共建一片示范田活动,加快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示范;每年拿出3600万元资金用于实施科技创新工程,重点支持种子研发、技术研发和农机研发。

  2011年,东北农业大学共获得科研经费2.24亿元,承担各级各类项目400余项,创历年之最。从2003年至今,省农科院累计获得各项资金43.6亿元,是自1956年建院以来前46年经费总和的6.5倍。细心的哈尔滨人会发现,近年来省农科院附近的道路环境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新建了科研街,学府路上开设了农科院道口,地铁一期也由医大二院延长到省农科院并增设了站点。

  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近年来,我省在经费投入方面、设施条件方面和队伍建设方面坚持大投入大发展,着力改善研发基础条件,为切实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定位 水稻 施肥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