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中国杂交水稻亩产900公斤自主创新纪实


  2011年,湖南有47个县市区参加该项目,合计实施面积716余万亩,总增产稻谷10.37亿公斤。中心开展的“种三产四”在省外的试点示 范,亦效果良好。贵州省杂交水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项目示范种植面积211亩,在对抽签选择的3块代表田块进行田间实测验收中测得,金优785品种亩 产967.3公斤、Y两优5845品种亩产980.66公斤、黔优88品种亩产962.8公斤,平均亩产达970.25公斤。

  “一年产粮3亩田等于4亩田的产量,我们成功了。”袁隆平开心的像个孩子,他充满信心的表示:“力争到2020年,全国‘种三产四工程’能达6000万亩,产出相当于8000万亩的粮食。”

  节氮抗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获新进展

  中心副主任马国辉是超级杂交水稻节氮、抗倒技术专家。说起该研究,还得回到2000年。那一年,中心实现了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片试验田亩产700公斤目标。

  马国辉告诉记者,当年,超级杂交稻是新生事物,亩产量比普通水稻品种高不少。可是种超级杂交稻的农民却说,下年度不种超级稻了,因为氮素施肥量 超常规, 栽培技术难,精打细算,效益却不高。同年,回母校中国农业大学做学术报告的他,也遭遇了母校老师尖锐的提问:超级杂交稻,“超高肥”(每多生产一百公斤稻 谷,需多消耗1.2-1.5公斤纯氮),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还污染环境。你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几经调研和思考,马国辉于2005年正式向袁隆平提交报告,提出大面积推广栽培超级稻,能否通过降低氮素用量,建立适用的超高产技术实现高产和超高产目标?“超高产节氮栽培”理念应运而生,中心正式启动了对超级杂交稻节氮技术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南方水稻生产呈现四个重要转变:超级杂交稻推广应用促进超高产栽培技术发生重要变革;优质稻生产面积不断扩大;早稻直播成主要精简栽培方式;农村机械化收割为越来越多农民所采纳。这些转变,使倒伏问题成为水稻生产中的重大技术课题。

  “水稻倒伏大面积发生,以及超级稻种植中,倒伏现象的加剧,都会增大高产难度。”马国辉告诉记者。在袁隆平的直接支持下,2007年起,中心开始实施水稻超高产栽培抗倒研究。

  几年过去,中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马国辉高兴的表示:我国已成功掌握杂交水稻节氮超高产栽培技术,逐步摆脱“高氮栽培”模式,进入“节氮超高产栽培”时代。

  马国辉总结节氮“三法门”:通过基因挖潜节氮,培育氮高效型良种。目前,中心已育成氮高效杂交晚稻品种丰优358,该品种在氮肥用量减半的情况 下,还育成了广适型超级杂交稻如Y两优1号等;利用物化技术实现节氮高产,采用速效肥与长效肥结合,研制成以缓/控释肥为核心的高效型肥料和水稻专用肥。 研究表明,缓释肥较常规氮肥减少30%用量条件下,产量不减甚至还略有增产:如普通生态区湖南浏阳市,试验条件下连续2年栽种“Y两优1号”,小面积已实 现亩产800公斤;通过优化栽培管理技术,即适当增加基本苗、科学运筹肥水,防病治虫等综合管理措施节氮。

  目前,中心初步形成了以“氮高效品种、早播育壮秧、一次性施用包膜缓/控释肥、增苗减氮、科学管水,及时防治病虫害等综合管理措施”为主体的杂交水稻节氮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在抗倒栽培技术研究上,中心重点研究抗倒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抗倒物化配套技术,并与多家企业合作,研制出可显著降低倒伏指数的抑制型技术物化产 品(如“立丰灵”),及促进型技术物化产品(如“液体硅钾肥”)。中心初步形成了以“抗倒伏品种选择、宽窄行栽植、全程节水管理、缓释肥稳健生长、新型抗 倒剂调控”为特点的杂交水稻抗倒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这两项技术去年在湖南、湖北等地4个重点区域,8个示范基地进行示范,共完成节氮抗倒栽培研究66项,均收到显著增产增收效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品种 倒伏 稻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