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中国杂交水稻亩产900公斤自主创新纪实


  坚定不移谋创新

  编者按 2004年,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利用事业四十年之际,本报连续三天在一版头条刊发《人类反饥饿史上光辉的一页》长篇报道,独家记录了四十年来,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和他的科研团队长期艰辛卓越的杂交稻科研攻关历程。文章被泰晤士报、新华文摘等国内外多家报刊网站转载。2012年新春之际,记者受本报总编辑之 托,再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追踪并记录该团队在年逾八旬的袁隆平院士的率领下,创新攻关超级杂交稻的新进展,以飨读者。

  2011年9月18日,农业部超级杂交稻验收专家组一行专程赶赴湖南隆回县,对羊古坳乡雷锋村107.9亩“Y两优2号”超级稻试验田进行现场抽签验收。次日,验收结果揭晓: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926.6公斤!

  按照国家计划,2011年—2015年完成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百亩片试验田平均亩产900公斤攻关。2011年尚未结束,该目标就取得重大突破,足足提前4年!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科研团队,在人类反饥饿史的战役中,又赢了漂亮的一仗。

  超级杂交水稻科研攻关,能一次次获得令国人振奋,全球瞩目的成果背后,饱含着该科研团队数十年如一日自主创新的不懈追求。

  “超级杂交水稻优良品种培育,大面积推广应用技术成果,解决杂交水稻种植中的抗倒、节氮技术难题,提高水稻亩产量……”简单到几句话就可以概括的杂交水稻科研工作,却是一场从开始打响,就不曾停止,并且仍将继续的战役。

  品种选育:“Y两优2号”备胎转正 “Y58S”屡创新高

  2005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开始在湖南组织实施超级杂交稻第3期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900公斤攻关:计划每年选育2个以上超级杂交稻新组合,选择5个不同县(6个百亩片)的适宜生态区域,探索组合和生态区域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

  据中心研究员彭既明介绍,2008年开始,连续两年,他们选育的攻关品种“科超3218”,当年便获平均亩产800余公斤,该品种具备冲刺平均亩产900公斤的潜力,却因株高偏高,易倒伏,而最终放弃。

  2011年,中心确定攻关组合为“两优1128”与“Y两优2号”。“‘两优1128’是两系迟熟杂交中籼,株高适中,株叶形态优良,高度抗 倒,耐寒和耐高温;‘Y两优2号’株形松散适中,上三叶直立,微突,光能利用率高,分蘖力强,抗倒性较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彭既明介绍起他们的特 性,也打趣道,“我们原本重点培育‘两优1128’攻关,没想到‘Y两优2号’备胎转正,率先实现第三期攻关目标。”

  中心杂交水稻不育系高产高效繁殖技术也成绩斐然,明星种子“Y58S”屡创新高。去年4月,中心在海南省三亚市的“Y58S”高产优质繁殖亩产 达438.96公斤,较同期历史水平增产1倍。9月,中心在云南保山市施甸县水长村组织实施的210亩“Y58S”繁殖田现场测产,平均亩产618.7公 斤,繁殖高产田块实割测产亩产达743.8公斤,创下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的世界最高纪录。

  仅去年一年,中心便有“Y两优2号”“两优1128”“C两优277”“圳优7号”4个杂交稻新品种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此外,中心还取 得了亚种间杂种优势研究的重要进展,培育了8个强优势水稻杂交亲本,选育出9个强优势新组合,取得了16项新品种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推广强优势 新组合500万亩,增产稻谷50亿公斤。

  “种三产四”:湖南2011年新增稻谷10亿公斤

  超级杂交稻3期均亩产900公斤目标科研攻关,仅在百亩片试验田范围类实现。在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依赖稻米作为主食的现状下,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一直是各国奋斗的目标。如何将已选育出的超级杂交稻优质品种大面积推广栽培,也始终是中心科研工作者孜孜不倦努力的方向。

  为充分发挥超级杂交稻增产潜力,五年前,袁隆平提出在南方稻区实施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即运用超级杂交稻技术成果,用3亩地产出现有4亩地的粮食,大幅提高现有水稻单产和总产,并强调要“良种、良田、良法”“三良”配套。

  该工程2007年率先在湖南实施,今天,已迅速推广到河南、安徽、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湖北、四川等省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品种 倒伏 稻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