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塔里木盆地见闻:科技使塔里木成为世界最大棉产区


  新华网乌鲁木齐11月24日电(记者徐军峰 关俏俏)弯腰屈背拾棉花,是中国农民沿袭数千年的劳动场景。如今,在塔里木棉区,随着采棉机驶向田野,人工采棉的历史正在悄然改写。初冬时节,记者驱车走进世界最大的产棉区——新疆塔里木盆地。

  在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垦区,万顷棉田洁白一片。尽管今年各地拾花工紧缺,但兵团农一师三团科技连的农业工人们显得很从容。

  科技连职工郝吉明家的107亩棉花,原本需要13个人,用两个多月时间才能摘完,如今仅用大半天就全部采收完毕。科技连副连长张乐说,800人的工作量,现在只需一台采收机就可以胜任,采出的棉花不仅杂质少,还大大缩短了采收季节。

  据张乐介绍,在推广采棉机之前,每到采棉期,兵团农一师各团场的机关、医院、学校都要停工停课,机关干部、中小学生甚至医务人员都要到地里采摘棉花,抢在老天“变脸”前结束收获季节。按照一个劳动力每天采摘60千克棉花的工作量,每个采花工每天至少需要弯腰上万次。

  如今,阿拉尔垦区有近三分之一的棉田都靠机械采摘,三秋时节,人们不用再为拾棉花停工停课。利用机械还降低了采棉成本。据张乐测算,使用采棉机每千克的费用近0.6元,不到人工采摘的1/3。

  塔里木盆地是世界最干旱的区域之一,水资源不足是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最大难题。在采棉机大面积推广的同时,飞机撒药、膜下滴灌等技术不断普及,推动当地棉花增产、棉农增收。

  如今,在阿拉尔垦区,人在千里之外,通过电脑智能控制系统,用手机就可遥控灌溉棉田;日夜工作的农田监测信息系统,实时监控水、盐指标,施什么肥、打何种药,缺什么就补什么。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农场建设,已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样板之一。

  正是看到了这种生产潜力,新疆不断提高补贴,推广膜下滴灌这种高新节水技术。借助政府的补贴,今年,库尔勒市种棉大户赵永生把自家112亩棉田全部改成膜下滴灌的模式。这种灌溉方式将传统的“漫灌式浇地”变为“直接浇作物”,产量比普通棉田高出30%以上。

  赵永生说,以前给棉花浇一遍水,每亩要用180立方米水,采用新的灌溉方式,每亩只需不到100立方米水。更令他振奋的是,滴灌技术可以直接增产:原先每亩不到200千克籽棉的低产田,现在平均籽棉产量达300多千克。棉花单产的提高,让他当年便收回了全部投入。赵永生告诉记者,高科技加上好价格,今年纯收入能达10多万元。

  科技帮助棉农不断挖掘棉花生产潜力,而不是靠单一扩大种植面积来增加产量,有利于棉农规避棉花比重过大市场波动的风险,也有利于改变当地农业种植结构单一的现状。

  发生在塔里木棉区的这一切,足以诠释新疆棉花高产的“神话”。近年来,新疆在中国率先推广地膜种植、高密度栽培、膜下节水滴灌等多项重大技术,使新疆连续多年在中国稳坐棉花总产和单产的头把交椅,棉花产量占到全世界的1/9、中国的1/3。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滴灌 立方米 农业生产 干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