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中国致力应用成熟核技术促进粮食安全


 

  李伟国在中国东北黑土地上耕作了十几年,从来没想过自己和“核”扯上什么关系。但自从听说核技术可以帮助改良农作物品质,提高产量,这位33岁的东北大汉开始跃跃欲试。

  “据说黑龙江省农科院在研究核技术,我想让专家教我们选些好种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李伟国说。近几年,这个省的农科院已经帮助很多农民利用核技术育种。

  对此,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副所长许德春非常高兴。他说:“现在农民素质比以前提高很多,越来越多愿意‘尝鲜’的中国农民知道核技术对育种和耕作很有好处。”

  许德春介绍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的钴60伽马射线辐照装置,每年为全省辐照处理农作物种子、微生物菌种等约8000份。近20年来,黑龙江省选育出一批具有高蛋白、高脂肪等优良性状的突变材料,为大豆品质育种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黑龙江这个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已经培育出28个大豆品种、近20个小麦品种以及十几个玉米品种。近10年来通过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培育的大豆、玉米、小麦品种,累计推广面积在1亿亩左右,增产粮食十几亿斤。

 

  除了辐射育种技术,中国的农副食品辐照储藏保鲜技术也领先世界。

  在大蒜主产地山东省,用低剂量的钴60伽马射线照射大蒜已被广泛应用。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大蒜发芽,从而延长大蒜在常温下的储藏期。

  目前,中国已批准包括肉类、脱水蔬菜、虾、水果、调料等在内的30多种食品使用辐照保鲜技术。

  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全世界现有三千多个利用核技术培育的植物新品种进入商业化生产,其中中国在辐射诱变植物育种方面占全世界品种的近五分之一,居世界领先地位,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不仅如此,中国还为亚太地区、非洲等国家进行核农业技术方面的定期培训,以提高这些地区的粮食栽培技术。

  中国在农业核技术方面的探索始于1957年。1964年,中国研制出首颗原子弹,并承诺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此后,中国将核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等多个领域。

  “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是原子能和平应用的重要方面。”正在此间出席第三届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司司长梁劬表示。核技术对全球农业及粮食安全具有独特、实质性的补充价值。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中国政府始终积极支持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每年都拨出专项资金用于研究,并在大部分省份的农科机构设立了原子能研究所,进行研发和探索。

  “辐射”、“突变”这类字眼多少会令人担心。梁劬说,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对食品辐照的安全性进行了为期10年的研究,认为这项技术对人类、对食品是绝对安全的。公众对核技术的接受度日益增高,在欧美、日本等国家,辐照标准的制定越来越细化,也得到了政府认可。

  许德春表示:“今后,我们将努力探索把辐射诱变育种技术与转基因、杂交育种、化学诱变等技术结合起来。我们的目标是利用核技术培养出高产、优质、以及可以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农作物新品种。”

  出席第三届农科会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唐华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据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突破90亿,人口与粮食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中国更好地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解决自己的问题,更是积极负责地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核技术 品种 粮食 大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