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苦水洼"变"聚宝盆":河北沧州发展盐碱地渔业


河北省沧州市地处渤海之滨,有着大片的盐碱地。过去一首民谣这样形容当地的自然条件:“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旱不涝收盐嘎巴。”320万亩盐碱地,成了沧州600万百姓发展经济的“包袱”。可如今,白花花的盐碱地,已有不少变成农民增收的池塘。目前沧州盐碱地渔业开发总面积达到6万亩,带动开发利用当地盐碱荒地面积近20万亩,年新增产值10多亿元,形成了多品种、多模式的养殖格局。
9月17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在沧州黄骅市举行盐碱地渔业产业化现场会,记者随同来到南大港俊海养殖开发有限公司采访。介绍情况的渔民兴之所至,随手抄起渔网往虾池里一撒,水面上立刻像开了锅一样,水花四溅,满网的南美白对虾随即被捞出水面。这位渔民说,目前还不到捕捞时机,再等一等,可以达到每亩 500公斤的水平。
说起盐碱地养虾,渔民们都忘不了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的王慧研究员,是她带着大家把家门口的苦咸水、盐碱地变成了“聚宝盆”。现在渔民们对她的称呼早就从“王工”、“王老师”改成更亲切的“王大姐”了。
那还是1999年,王慧带着课题组从上海来到了沧州海兴县的小南山村,住到洼塘边一间10平方米的小土屋里,夏天忍着摄氏40度的酷暑和蚊虫叮咬,喝水要从几里地外拉。目的就是要和当地水产部门一起,在人畜不能喝、庄稼不能浇灌的苦咸水中养出活蹦乱跳的鱼虾来,给老百姓做个示范。
其实,之前已经有不少水产专家开展过这项研究,但都没有获得成功,王慧是盐碱地水产养殖成功的第一人。海水可以养鱼,盐碱水为什么就不行呢?王慧灵感一闪:内陆盐碱水是否会像人的血型一样复杂和多变呢?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是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然的研究路径。说来容易做来难,王慧经过无数次的研究探索,终于判定:中国内陆盐碱水的水型和水质多达几十种!在此基础上,她研制出了调控盐碱水化学成分的多种改良剂,可以使不同的盐碱水达到适合养殖生物的要求。这次来沧州,王慧就是带着她的“法宝”一同上路的。
成功是需要一个个台阶走上来的,王慧他们刚开展水产养殖的成绩远不能和今天相比。但是当年作为“试验田”的小南山村成功产出中国对虾的消息还是轰动整个沧州:亩产达到了25公斤!加上套养的梭鱼20公斤,渔民每亩增收500元。今天看来不算什么,当时可算得上是石破天惊的消息。“盐碱地庄稼都不长,更别说养鱼了。”对于盐碱地养殖,老百姓开始谁也不信,然而事实让他们信服了。
盐碱地也可以搞水产养殖!群众看到良好的效益,积极性迅速提高,养殖面积也在飞速扩展。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养殖品种有南美白对虾、罗非鱼、梭鱼、草鱼、鲢鱼、鲤鱼等,效益提高到每亩1500元以上,最高可达5000多元,是农民种地收入的一倍甚至数倍之多。为了提高养殖户技术水平,当地水产部门采取观摩、交流、生产指导、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以点带面对养殖户进行指导,并举办多项技术培训班,内容涉及盐碱地渔业的开发、品种的选择、养殖模式、病害防治等方面。王慧还专门编写《盐碱地水产养殖100问》免费送给养殖户。
王慧是个性格温和的人,但有时养殖户屡屡不按她的方法养虾,她发起脾气也挺凶的。听说从前黄骅市官庄乡的一个养殖户为省钱减少了饵料的投放,王慧连续三次提醒都不改,急得大叫起来:“你这是养虾吗?我要把你扔到塘里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王慧和项目组的指导下,沧州的低洼盐碱地里不仅养殖出了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还养殖出了罗非鱼、梭鱼、梭子蟹、西伯利亚鲟等多种水产品,产量最高的对虾养殖户已经连续两年突破亩产500公斤。
据当地部门统计,目前沧州市已形成了盐碱地水产养殖的新产业,养殖专业户、联合体达到400多个,带动周边600多户、4000多农民走上富裕之路。盐碱地水产养殖的发展,开拓了农业发展空间,促进了沧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还带动了饲料、苗种、加工、冷藏、运输、水产贸易等相关产业,间接经济效益达到数亿元,真正形成了一个产业。

短评: “包袱”实际是宝藏

盐碱地和盐碱水域在我国大量存在,一般都被视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其实,在现代农业的视角下,它们却是宝贵的国土资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梭鱼 品种 饲料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