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盐碱荒滩细耕作:看山东省利津县"克碱农业"


——看山东省利津县的“克碱农业”

  “电线杆子当树栽”,这曾是山东省利津县的一大怪。因为地处黄河入海口,利津的土地盐碱化程度严重,许多地方一直是寸草不生,更别说种树了。
  利津农业也因此受到了长期的制约,农民增收似乎毫无门路,甚至连日常的饮食起居都存在很多困难。曾经一到春天,黄河故道扬起的尘沙会让整个县城昏天黑地,而地底沉积的盐碱等化学成分则让许多农村的安全饮水成为了老大难问题。
  尽管如此,利津农业在这片盐碱荒滩上却并没有萎缩消亡,反而一直稳步发展着,并且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克碱农业”之路。
  “洗出”土地里的盐碱
  上世纪90年代,利津的一位老农在田间耕作时,意外地发现附近一块原本寸草不生的荒碱地,在一处高起的地块上,长出了零星的小草。也正是这点零星的绿色,成了盐碱地上耕种的新希望。
  “能长草就能长庄稼啊。”老农试着把盐碱地里其他的地块垒高后进行耕种,果然有了收成。
  “挖土垫高地面,能够减轻土壤受地下水中盐碱成分的影响,这是现在盐碱地上广泛应用的‘台田种植’。”利津县水利局局长刘朝君介绍。
  在挖土台田的同时,利津农民利用了挖土形成的池塘进行水产养殖。原本的不毛之地,因为这种“上农下渔”的模式,获得了双倍的收益。这一模式,如今已经风行诸多盐碱地区。
  改造盐碱地,台田还只是第一步,要改善土质,还需要对土壤里的盐碱成分进行“洗刷”。
  在利津县明及乡,记者看到,田间衬砌过的引水渠,能够保证农作物的灌溉,同时,又有专门的排水渠道。“改造盐碱地必须要灌排分开。如果水渠混用,排水时析出的盐碱,在灌溉时又会回到土地里。”利津县水利局副局长张祥国说。为了保证灌溉用水和排水顺畅,利津县近年来投入了大量资金,对一些淤积、老化的渠道进行了整修,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县的“两大灌渠,七大排河”。
  作为一个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农业县,兴修这些水利设施,利津是如何解决资金问题的?刘朝君说了两句话,一是积极争取项目,二是千方百计由县财政筹集。例如位于利津镇的末级渠系改造工程,申请中央财政补助180万元,县及县以下财政补助220万元。
  科技入户让池塘产出高效益
  在“上农下渔”的耕作模式中,改造盐碱地,让土地有个好收成,还只是一方面。如何让挖出来的池塘产出高效益,也是关系到农民增收的重要方面。
  汀罗镇裕后村从1997年开始大力发展“上农下渔”盐碱地开发改造,开发面积逐年扩大,渔农开发池塘也越来越多,然而当时农户只认识到了台田的高产作用,却对池塘价值没有认识。前几年,该村的池塘养殖主要以普通淡水鱼为主,由于市场疲软、养殖粗放,所以效益一直不高。
  2001年以来,该村水产养殖开始由淡水鱼逐步转变为南美白对虾,养殖效益不断提高,尤其是2003年以来,全村养虾高潮迭起,全村池塘无一闲置,全部养殖了南美白对虾。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水面近700亩,总产值650多万元,养殖户平均户收入3万多元。
  裕后村的池塘养殖能够有较高的效益,一方面靠政策的引导,同时也离不开科技的因素。“虾业利润虽高,但风险极大,养虾过程中尚有若干规律大家还不知道。 ”裕后村的养虾大户张维民说。为了帮助村民得到较好的养殖效益,该村每年都要组织养虾大户开展经验座谈会,对于养殖大户的养殖经验,打印成材料,向全村散发学习,还要举办多次养殖技术培训班,大大促进了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在该村的推广普及。
  而在利津全县,则从2006年起就实施了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主推技术为对虾健康养殖技术和罗非鱼半咸水池塘养殖技术,由技术指导员定期上门为养殖户开展技术指导、水质化验及技术咨询等,帮助养殖户制定养殖计划,及时解决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科技入户3年来,利津南美白对虾养殖平均亩产年均增长13.2%,平均亩效益年均增长17.3%;罗非鱼养殖平均亩产年均增长11.9%,平均亩效益年均增长22.1%,达到了渔民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排水 农民增收 养殖效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