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推广农田节水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编者按: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总量仅占世界的7%,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也十分突出。随着气候变暖,降水不确定性增加,水资源矛盾将更加突出,干旱和缺水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发展。因此,加快推进农田节水工作,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各地农业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在农田节水技术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有益探索。各地的实践证明,应用农田节水技术,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在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编者摘编了三省区在推进农田节水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以供各地借鉴和参考。

  内蒙古节水措施抵御干旱显成效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粮食主产省区之一,现有耕地1.07亿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8000 万亩,耕地资源较多,增产潜力较大。但内蒙古农业又以旱作为主,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水资源的严重不足以及季节和区域的分布不均,干旱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造成广大旱作地区农作物单产水平低,年际差异大,产量不稳定,严重制约了内蒙古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的稳定提高。

  内蒙古采取科技节水措施,积极探索和大力推进现代农田节水技术,全区农田节水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至2008年,已累计发展各类农田节水灌溉面积3000多万亩。

  为保证全区农田节水工作协调、有序、健康地开展,内蒙古农牧业厅成立了全区农田节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协调全区农田节水工作,实行分类指导、目标管理、层层负责、专项考核。同时成立了由科研、教学和推广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全区旱作节水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内蒙古农牧业厅连续5年拨出专项资金,在全区9个盟市开展水肥"双节"技术示范,为旱作节水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政府的支持,部门的配合,有力地推进了该区农田节水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在抓好农田节水工作中,突出地抓了典型引路的示范带动作用。以推广滴灌技术为例,膜下滴灌技术是一项先进的农田节水技术,内蒙古从2003年开始就在少数旗县进行试验示范,但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一直难以取得实效。2007年开始实施的农业部旱作节水财政补贴项目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了契机。2007年该区农田节水示范项目在达茂旗、察右中旗和伊金霍洛旗三个旗县实施,其中马铃薯2000亩,玉米 1000亩。示范结果表明,马铃薯膜下滴灌与大型喷灌、小型喷灌比,分别节水38%、48%,节肥18%、20%,同时还具有节电、节省劳力等作用;与大型喷灌比,它不受地形规模影响,不但在该区非常适宜推广,而且更适合目前我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即一家一户应用。

  今年内蒙古中西部部分地区特别是阴山北麓旱作区再次遭受到50年一遇的大旱,在大旱之年,更加显示了节水农业的优势,凡是用节水设施和技术的地块,马铃薯长势良好,产量不受影响;但没有节水设施的地块,马铃薯产量将大幅度减产。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抓好农田节水工作,对于内蒙古来说就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吉林示范区带动节水技术推广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省份。吉林中西部地区是粮食主产区,农业用水严重不足,干旱已经成为限制全省粮食和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吉林省在长期抗旱实践中,确立了东部地区以防止水土流失为主,中部地区以充分利用天然降水为主,西部地区以节水补灌为主的三大区域技术模式。具体技术模式为:东部推广玉米垄侧栽培技术,中部推广机械深松(翻)和玉米宽窄行留高茬休闲种植技术,西部推广机械化一条龙坐水种、大垄双行地膜覆盖和节水灌溉技术等。按照这三大技术模式,自2007年以来,全省平均每年推广农田节水技术3500万亩。其中机械化一条龙坐水种2000万亩,机械深松(翻)1000万亩,地膜覆盖200万亩,微灌200万亩,垄侧栽培50万亩,玉米宽窄行留高茬休闲种植50万亩。平均每年增产粮食25亿公斤,节约用水约20亿立方米,增收节支近30亿元。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自然降水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遏制了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田生态环境,使吉林省农业生产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玉米 干旱 滴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