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东北8月气温偏高 对前期冷害有所补偿


    中国天气网讯 明天起,久违的阳光将出现在东北大地上空,入夏以来持续出现的低温阴雨天气逐渐结束,气温也将有所回升。这对处于生长期的大豆、玉米等农作物极为有利。

  今天(3日),持续阴雨将逐渐远离东北地区,明起,久违的阳光又将出现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这对前期饱受低温阴雨影响的东北农作物来说是个利好消息。

  今年入夏以来,东北地区的低温阴雨天气持续了将近2个月。夏季低温是制约东北地区粮豆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6月1日至7月26日,黑龙江和吉林大部地区出现持续低温多雨寡照天气,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1~2℃,为1984年以来最低值;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多3成至2倍,其中,黑龙江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达到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吉林大部地区降水日数也达到1972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7月中旬开始,持续低温阴雨给农业带来的影响逐渐显现。7月11-24日,黑龙江中部和吉林东部出现 4~10天日平均温度低于20℃的天气,其中三江平原大部7月11-23日出现2~3天日平均温度低于18℃的天气,达到了障碍型冷害的指标,水稻空壳率将有所增加。东北地区的一季稻、春玉米等作物发育期推迟,营养生长明显不足,延迟型冷害特征明显。

  气候资料分析结果显示,1980年以来,东北地区的冷害年主要有1983年、1987年、1989年、 1992年和2002年。同比冷害年,低温范围与1983年相近,低温强度不及1983年。但黑龙江和吉林部分地区5月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干旱,作物播种、出苗和幼苗生长受到较大影响,使前期热量条件得不到有效利用;6月持续低温阴雨寡照接踵而至,导致作物生长缓慢,苗情较差。7月27日开始,东北地区中北部气温明显回升,对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比较有利,对前期低温影响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8月,除吉林东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黑龙江和吉林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未来一周,黑龙江、吉林等地大部地区天气将会以晴到多云为主,气温回升。天气条件对前期低温影响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气象专家建议:各地应抓住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做好农田管理,及时除草和防治病虫害,增施磷钾肥,促进各种作物生长发育,减轻前期低温影响,降低冷害损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冷害 气候 降水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